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育儿 | 与一岁内宝宝亲子共读的超详细攻略,了解一下?

育儿 | 与一岁内宝宝亲子共读的超详细攻略,了解一下?

作者: 梧桐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5:10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pexels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梧桐心理(wutongpsy)

儿子桐桐满一周岁了,算起来我们亲子共读的历程也有半年了,每天少则读上三五本,多则读个上十本,成为我们共享的一段愉快时光。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一岁以下宝宝的书,我理解为也是一种玩具,并不在于看不看得懂,而在于好不好玩,有不有趣。而共读其实就是共同的游戏。

游戏治疗师比尔·诺德琳(Bill Nordling)曾说过:“你就是游戏室里最好的玩具。”他认为在游戏治疗中,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关系是最为关键的治愈因素,而玩具仅是一种沟通媒介。我非常欣赏这个观点,挪用到亲子共读中也是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目的是,借由亲子阅读这样一个共同体验,加深宝宝和妈妈或爸爸之间的依恋关系,而这种亲密的联结是对宝宝莫大的滋养。而至于语言、阅读、艺术启蒙等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前一阵子还看过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主要讲的是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会唤起亲子间的人际调谐(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和共情(empathy),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其实我觉得亲子共读也能达到类似的效应,因为小宝宝的书,很多都是很有音韵感的,比如《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see?》,还有的书直接可以整本唱出来,比如《Goodnight moon》。亲子关系拉近了,体验到快乐了,语言、阅读启蒙等也随之而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前言。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我们半年的亲子阅读历程。

1、如何为宝宝选择书?

2、怎么和宝宝共读书?

3、分享桐桐最爱读的绘本书单。

图片来源:pixabay

如何为宝宝选择书?

电商网站上的童书分类,基本是0-3岁或0-2岁一类,没有更细的划分。我们为一岁内的宝宝选书时,若能注意宝宝的月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书,就有可能收获不错的共读体验。以下几类书是我们在共读体验中感觉很适合小月龄宝宝的。

1、布书

布书非常适合刚开始用嘴和手去探索外界的宝宝,可揉捏可啃咬可为所欲为。布书里一般会放置响纸、BB器,有的还有不同材质纹理的小部件(比如《Jungly Tails》中就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尾巴,摸起来很好玩),完全可以作为6个月以下的宝宝的感官玩具。我也是在桐桐刚会趴着玩时给他布书当玩具玩,他有时会盯着看几眼。待到他会靠坐时,我拿着布书一页一页翻给他看,发现他比较有兴趣,而且能专注地看完一两本。我感觉亲子共读的时机到了。

共读推荐

Jolly Baby系列:《Whose feet?》、《Jungly Tails》

2、人脸绘本

婴儿似乎从出生开始就会被面部表情吸引,并且对表情的变化很敏感。依恋研究学者约翰·鲍尔比认为“这一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进化的产物,而且对于这些无助的小生命来说是关键的生存技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一类像魔镜一样的细胞——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可以帮助我们映射出别人的行为和感受,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呈现出焦虑的表情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让我们也产生焦虑的体验,并可能把这种体验理解为“危险来了”,进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所以人脸绘本,对于小宝宝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给桐桐选的是DK出版的《Baby faces》,每页上都有一个大大的真人宝宝脸,处于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和情境,一目了然,桐桐90岁的太婆也能带着他共读。而且我还观察到,当桐桐看到“laughing baby”时会跟着咧嘴笑,看到“sad baby”时会变得一脸严肃眉头微蹙,非常有趣。

共读推荐

《Baby faces》DK出版

3、洞洞书

最经典的洞洞书当属《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了。共读时,宝宝的小手指就像那条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总是忍不住要去抠一抠那些小洞洞,好比是毛毛虫在啃咬那些好吃的。还有一类洞洞书,比如《猜猜我是谁?》系列,在每个洞洞后都藏着一个秘密,每翻开一页洞洞书都像探秘一样。我觉得这类洞洞书也有点哲学意味,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有著名的“洞穴隐喻”,洞中的囚徒只能窥见事物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假象,走出洞外方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宝宝们对洞洞书这么感兴趣,是否潜意识中也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洞中之人”?哈哈,扯远了,其实,小宝宝不仅对书上的洞洞感兴趣,自己的肚脐眼、爸爸妈妈的鼻孔、嘴巴等等都喜欢用手去抓,也许这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吧!

共读推荐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猜猜我是谁?》系列

 4、翻翻书

翻翻书每一页上都有一个更小的翻页,像抖包袱一样,翻开后会发现下面藏着另一个有意思的东西。我理解的翻翻书,其实就是纸上版的藏猫猫。但婴儿只有到了特定的年龄才对藏猫猫的游戏感兴趣,这是因为玩这个游戏需要婴儿发展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也称物体恒存性)的概念,即他能理解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自己的视线内了,也还是存在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在9-10个月时具有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而有别的研究认为早至3.5个月。我观察到桐桐大约在5个多月时,妈妈藏起来再出现,他会显得很高兴,而一直要到近9个月时,他才会主动去把藏起来的东西找出来。大约也是在9、10个月左右宝宝的拇指食指会对捏了,翻开这些小翻页就很顺利了,所以和这个月龄的宝宝共读翻翻书,互动起来很有趣。你一边读,他一边翻开翻页看,宝宝咯咯笑的同时也会很有成就感。

共读推荐

Karen Katz的翻翻书系列

《Dear Zoo》

《Where is Spot?》

《婴儿互动游戏绘本》系列

5、机关操作书

机关操作书是一类需要通过开合、抽拉、滑动、旋转小机关等达到趣味阅读效果的书。《猜猜我是谁?》系列也是经典的机关操作书。《猜猜我是谁?》、《猜猜动物园!》和《我长大了!》这三本书最后一页都有一面小镜子,对小宝宝来说很是惊喜,9个月时,每次读到最后一页,桐桐都会去亲一下镜子中那个看起来笑眯眯的宝宝,乐此不疲。《准备好了吗?》末页设计最有意思,初看是一个花苞,往下拉动会变成一朵花。每次看到“花开了”,桐桐都会笑的很开心。而像Singalong with me系列的机关操作书,每本书都是一首经典英文童谣,完全可以和宝宝一起边唱边玩。

共读推荐

Sing along with me系列英文童谣书

《猜猜我是谁?》系列

《和小鸡球球一起玩》立体书系列

6、重复韵律的书

重复的韵律让人感到熟悉,而熟悉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大一些的孩子会反复要求妈妈讲自己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因为熟悉让他有所预期,妈妈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孩子预期达成的过程,会获得特别的满足感。Eric Carle爷爷的绘本中有很多都非常有音韵之美,记得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这本书刚买回来时,我们一口气共读了三遍,桐桐似乎还意犹未尽。

共读推荐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

《蹦!》

《日有所诵·幼儿版》亲近母语

7、小细节丰富的书

《Goodnight, moon》这本书最早买回来时桐桐不是很感兴趣,我也还没领会它的奥妙,就很疑惑为何畅销了60年。蒙台梭利认为大多孩子在1-4岁会经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但我观察到桐桐大约是在八个多月会爬了之后,就开始对各种细小的东西感兴趣,比如门上的小金属片,地砖上的小坑,他都会反复地用手去摸摸、抠抠。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重新拿出《Goodnight Moon》和他一起共读,发现他兴致变得很高,那个大红大绿的房间里的各种小细节,他都要用手去摸一摸。

共读推荐

《Goodnight moon》

8、自制认知书

在给宝宝看认知卡片前,尽量先让宝宝看实物,从身边最易得的实物开始。桐桐是六个月开始引入辅食,那些蔬菜瓜果我都会当天然的玩具给他玩。玩完再把蔬果做成辅食给宝宝吃。还会找出蔬果的认知卡片和实物蔬果摆在一起,告诉宝宝这是什么蔬果,最后把蔬果的图片收入相册中,就成了桐桐的认知书。

我们每天去湖边散步,沿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小动物,我会一样一样指给孩子看,散步完回到家,再找出这些小动物的认知卡片,放进相册中,带着宝宝看。这样,这本相册做的认知书中都是宝宝真实见过的最熟悉的蔬果动物和日常事物。大约在八个多月时,宝宝在路上看到狗、猫,在家里看到猫和狗的认知图片,就会露出特别高兴的表情,并且拍拍双手,说明他和这些小动物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结。

图片来源:pexels

怎么和宝宝共读书?

《朗读手册》封面上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我们的共读方式很简单,我席地而坐,把桐桐抱到我腿上坐下,拿起一本书,双手环住桐桐,便开始了。其实亲子共读,只要你愿意,真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我和桐桐在出租车上、候车厅里、火车上、飞机上、餐厅里、书店里、博物馆里、公园里都一起读过书,只要有方寸之地,就可以亲子共读!

以下还有几点心得是可以让共读更顺利:

1、形成规律

华德福教育重视家庭生活的节奏,认为重复的节奏能给孩子带来安定感。每天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段来亲子共读,对于宝宝来说它会逐渐变得跟吃奶、睡觉一样自然。

2、适时升维

一本书如果每次都是用同一种方式共读,孩子迟早会失去兴趣,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掺入一些变化,也就是学会“升维”。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共读过程中妈妈可以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把书中的小动物编进《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首经典英文歌中唱给宝宝听。比如《Thevery busy spider》共读完后可以一边唱《The itsy busy spider》的歌谣,一边做手指游戏。还比如《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这本绘本,一度是桐桐最喜欢的绘本,我找到了这本绘本的同款布娃娃,她的眼睛、嘴巴、手和脚处有磁性,可以粘在一起,我会经常拿着布娃娃和桐桐一起玩绘本中的游戏。

3、顺其自然

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孩子还是会有看几眼书就扭头爬走的时候,那其实顺其自然就好了。比如桐桐前一段时间回到姥姥姥爷家,桐桐各种爬椅子沙发和桌子,还翻箱倒柜万般捣鼓,兴奋极了也忙碌坏了,压根儿没兴趣和我共读,大概有十多天的时间,我们每天一本书都读不完,桐桐在我腿上几扭几扭就爬走了。还因为又长了几颗牙,地上要是捡到一本书,桐桐是又啃又咬又撕,仿佛变成了《吃书的狐狸》绘本中的那只小狐狸。无奈之下我也只好随他去了,让他爱干啥干啥。等把姥姥姥爷家里完完全全探索清了,八颗微笑牙也长齐全了,他对共读的兴趣似乎又回来了。

退一万步,如果种种尝试下,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那也没关系,松居直先生就说了:书本不是促进人类成长的唯一要素。

图片来源:淘图网

桐桐最爱读的绘本书单(6-12月龄)

1、猜猜我是谁系列纸板书:《准备好了吗?》、《我长大了!》、《猜猜我是谁?》、《猜猜动物园》

2、《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纸板书

3、《Dear Zoo》纸板书

4、《Where is Spot?》纸板书

5、《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纸板书

6、《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纸板书

7、《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纸板书

8、《Goodnight, moon》纸板书

9、婴儿游戏绘本系列:《藏猫猫》、《挠痒痒》、《抱一抱》

10、《蹦!》

11、和小鸡球球一起玩系列立体书:《藏猫猫,藏猫猫,哇!》、《答应得真好!》

12、《The wheels on the bus》Sing along with me系列

13、《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纸板书

14、《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

图片来源:pexels

后记

在松居直先生《幸福的种子》(点击蓝字书名可见读书笔记)中看到他引述的一则年轻母亲所讲的故事:

吃过晚餐以后,五岁的玛丽都会热心地帮我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因为她希望早一点听我讲故事。可是,对我这个母亲来说,每天晚上为她讲有趣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运的是,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相当有趣的连续剧——《童话天国》。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下子我就不必每天费心准备故事了,但是我的轻松日子没有维持多久。才过了三四天,玛丽就自己关掉电视,对我说:“妈咪,讲故事给我听。”

“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不是比妈咪讲的故事还好听吗?而且还有美丽的图画。”

“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

这或许最好地诠释了与宝宝们亲子共读的魔力。

以上,与你分享。

参考资料: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松居直,明天出版社

3、TED演讲:一探神经元何以筑文明

https://open.163.com/movie/2011/7/C/T/M7B56810O_M7B5B2JCT.html

4、Sandi D. Wallace, Jake Harwood. Associations betweenshared musical engagemen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al quality: the mediatingroles of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and empathy. Journal of FamilyCommunication, 2018; DOI: 10.1080/15267431.2018.146678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 | 与一岁内宝宝亲子共读的超详细攻略,了解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n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