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送赞活动专题
道常无为:《再三的告诫》

道常无为:《再三的告诫》

作者: 太平盛世读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22:15 被阅读0次
  •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文章结构调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朴常无名而无不名。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侯王若能守之:
  • 前面讲过一个,另一个需要“侯王若能守之”: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 前面讲的是“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规划好,组织好管理社会的组织架构,安排好各个功能节点上的人选和管理范畴。
  • 这里需要守的是什么?
    1. 无为:不妄加干涉;
    2. 无不为:组织规划、迭代更新组织架构,安排和规定各个名位的人选和管理范畴。
    3. 这样看,其实这章的内容和之前的内容是一致的,要么需要归拢到一起,要么可以理解为前文的总结。
    4.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 王常无言而无不言;
  • 万物将自化
  • 万物:道对应万物,王对应万民;
  • 自化:自动化,自组织,自运行;
  • 给我的启示:
  • 我们做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 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词:“不是买不起羽绒服,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照自己的行为“遵从内心的想法,不遵从内心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有哪些不同?”,通过对比,观察,才能发现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化而欲作:
  • 第一种解释是:万物开始不安分,开始不自化,准备作妖。
    • 这样的解释是现象级的解释,看到王朝更替中,百-姓带来的巨大冲击,冲击大到局势坍塌。
    • 素不知,“万物恃之以生”则“万物归焉”。为何冲击?不能sheng罢了。
  • 第二种解释是:王开始不安分,开始妄为,开始作妖。
    • 这样的解释比第一种更深了一点,但还是属于现象级的范畴,就是说王是圣明,还是不圣明的比较,比较后发现,乱世都是人祸,或者叫wang祸。
    • 给出的解释,但是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深挖。
  • 第三种解释是:王观察到原有的组织架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阻碍,万物不能很好的自化,各个功能节点的功能设置、业务范畴出现了弊端。
    • 我喜欢这样的理解,也认为这是正确的,因为下一句的内容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 任何的流程不能僵化,需要动态调整,难点在于什么时候调整,以及怎么调整,有没有能力调整。
  • 给我的启示:
  • 事业中,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我们需要跟上时代,不让自己落伍。
  •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孩子在长大,我们在变老,我们该让自己更有活力,更加的亲近自然。
  • 变是常态,不变的是“一直在变”。
  •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调整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家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一个需要提升的能力“洞察力、战略思维”
  •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吾:一个吾字,使得我对道德经的来源产生了怀疑,这句话,这个字是不是道德经的原文。
  • 怀疑一:如果是道德经的原文,那么吾指的就是老子本人,老子是皇家图书馆馆长,他何德何能可以去讲自己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呢?哪怕他是皇族,那也是大逆不道的吧。
  • 或者说,当时的风气,大家都可以为帝王师,为帝-王0师,当以带入帝-王的角色,去说,去讲。去传道?
  • 怀疑二:如果是道德经的原文,那么这个吾不是老子本人的话,是不是老子背诵出来的呢?
  • 如果是这样,再联想老子的身份,显得很合理,这是皇-家的宝典,是老子看到,学到的,并非原创。
  • 怀疑三:如果不是道德经的原文,那么这个字是不是错抄,或者整句话其实是后来的人附上去的,类似于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 某一位帝-王,在阅读道德经的时候,拿笔写了这么一句来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朴常无名而无不名。

  • 朴常无名:
  • 朴:未经加工的原木;
  • 木头是用来干嘛的?用来做家具的,用来建房子的,用来建桥的……
  •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朴未散则无名,木头没有经过加工,就不会有具体的功能;
  • 总结一下:
  • 原木啊,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可以是,你需要什么,他就可以是什么;
  • 道啊,好像什么都没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了。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 无名之朴:
  • 补全了就是,“化而欲作,镇之以无名之朴。”
  • 夫亦将无欲:
  • 补全了就是,“夫,万物将无欲,复归于化”

不欲以静,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

  • 不欲以静:
  • 不欲:
  • 常使民无知无欲;
  • 不欲的对立面是,化而欲作。不欲就是不作
  • 侯王若能守之:
  • 守之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 守之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守之三:不欲以静,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
  • 天下将自定:
  • 自一:万物将自宾。
  • 自二:万物将自化。
  • 自三:天下将自定。

相关文章

  • 道常无为

    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所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 《道德经》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衍生万物的“道”本身是无为的,因为无为,所以无处不起作用。这句话的本意是顺应自然之...

  • 《道德经》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衍生万物的“道”本身是无为的,因为无为,所以无处不起作用。这句话的本意是顺应自然之...

  • 品读“道常无为”

    近期,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读道德经,随性思考着对自己有所启发的某句某词某章节。 当读到第37章的时候,读到“道常无为...

  • 共学《道德经》第37天

    共学《道德经》第37天2022年3月24日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道常无为无不为

  • 三十七.《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

  • 道德经·第37/81章 - 道常无为

    道德经·第37/81章 - 道常无为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怎么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怎么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通俗来讲,是指“得道”的手段。我们追求“无为”,是要在“无为”的宗...

  • 38.问道老子: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始制有名”?

    38.问道老子: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始制有名”?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七章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常无为:《再三的告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nz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