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班忙着给自家小萌宝开蒙,顺便也把三字经百家姓都读了一边,这几天念到了弟子规。每念一次,话从口出,就总会有触动。总体上感觉,虽然在孩子面前,自己必须装得像一个老师,但在这些浓缩的精华面前,自己俨然小学生一枚,想装老师也装不来,没那个底蕴,还是寄希望于孩子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5498427/8e46e0956b0e67ef.jpg)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是老生常谈,也是金科玉律。农耕社会有别于游牧民族,中华五千年,长江黄河不绝流,炎黄血液于水浓。不论是原始的母系社会,还是后来至今的父系社会,无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社会的稳定依赖于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靠传下来的好家风。周朝礼仪万古传,宗法情缘,让家人间情感相通,父教子学,家训家风就这样传下来了。
细品古昔,诸贤家风名扬万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仔细想来,这也是范仲淹的生平写照。少时家贫,划粥分食,刻苦攻读。终成名相。功成后依旧严于律己,简约朴素,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世经典。
曾国藩也有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中国近代外交家曾纪泽,著名数学家曾纪鸿,国民党国防部长愈大维,翰林院最年轻的进士曾广钧等等,这些名家大儒却都是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儿孙,这些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风的熏陶,曾国藩家训更是成了传世家训,曾氏后裔也经历余年而不衰,跳出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传统的农耕社会,讲究孔孟之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社会道德的方向盘、是家庭和谐心情舒畅的润滑剂,是个人业有所成不走歪路的清风正风。常言道儿孙自有孙福,与炫富攀比之风,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的溺爱之风相比,范氏曾氏这样的家风家训才是我们应该留给儿孙的好福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