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摘抄+反思

作者: 竹子Auguss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0:27 被阅读38次
图片来之:unsplash

当你阅读时有自己和作者的共鸣之处,也许你会当时感慨一下;也许会找出来一个笔记本进行记录(高中时记录的名言警句好像及时如此)。

但是这些时刻的你是因为需要吗?若是如此,可直接将其摘要下来,留意备用。同时写清楚自己当时的感悟。这就是你以后谈论、写作的”资本“。

比如说我现在在阅读的《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图片来之百度

正确的做法:

1、#作者的思想#

2、反思:#自我的思想、感慨#

01

幸福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空洞与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反思:幸福之所以难能可贵,原因在于宇宙之创之初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为主导

02

弗兰克的话:“事实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而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带现象。

反思:多数情况下幸福感在工作之中,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即达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会幸福而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会感到幸福

03

负熵与精神熵

大自然中的大多数运动包含能量转换,所以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是最基础的理论。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即发生的只是转移,总能量不增不减。若一个中间被隔开的容器中,一边装有热水,另一边装有凉水,发生的只能是热水的温度下降,凉水的温度上升,不可能相反。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关注的。其主要内容有三:第一,凉的物体不可能向热的物体传递热量;第二,能量转化中必有损耗;第三,在自发过程中,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

生命现象是个奇迹。它将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并从无序中发展出有序。薛定谔以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中的这个反例,称之为“负熵”。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米哈里借鉴上述思想提出了“精神熵”。他认为,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米哈里说“精神熵是常态”,好可怕呀。在他看来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流”。

反思:说明了什么是心流。

04

外界向你提供目标时,往往以某种奖励吸引你追随它。世上大多数奖励的动机是控制你。不做外部目标的奴隶,就要拒绝它们的奖励。拒绝外部奖励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就是内奖,就是自我奖励。

反思:自我奖励,外在的推力远远不如内在的自我奖励造成的推力

05

英国哲学家培根引用一句俗语说:‘喜欢独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

独处让人优秀

以上是我针对《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采用的阅读之法.

图片来之:unsplash

依稀记得成甲老师说过阅读的方法:

因需而求

当你需要的时候就去寻求,我需要了解健身方面的知识,那么就可以去查询有关的书籍,同时记录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还记得有句话:

阅读不是为了给谁看,阅读的书籍可能你不记得,但是他们终究会变成你的血和肉。

共勉!

007欢迎你的加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摘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p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