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对生活没了热情
在手机的备忘录中匆匆忙忙打下“当你不再热爱生活”这几个字时,我用力在自己的身上捕捉一些细节和片段,用来佐证我还是一个不至于过于“焦虑”的青年人。
但我又必须要承认,“焦虑”大概是绝大部分青年人的通病,对于不同的人“焦虑”出现地轻重缓急、忽隐忽现都因人而异。
就在不久前,和大学校园中朋友的长谈中我们还频繁地提到“焦虑”这个词,我谈及我的困惑时,有时他感同身受,但大多时候那些扰乱他的情绪所产生的原因又和我有着很大的不同。
好在我们又各自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入口,继而周而复始在生活里走动起来,但另外一个朋友给我发来的消息又让我很是吃惊。
她说道:“我感觉自己思想特别丧,超级悲观,没有动力,没有目标....”
接下来被我省略掉的话都保持在一种特别沮丧的情绪和氛围里,那种压抑和对生活的失望之感我隔着屏幕似乎就能很强烈地感受到。
对话中我企图问明原因,甚至迫不及待地搞清楚她遭遇了什么才会又这样的想法,也猜测着是不是再次被爱情所伤亦或是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但她的回答既让我觉得吃惊又让我觉得十分的熟悉,她说道:“就是什么事情也都没经历,觉得生活很没意思,没追求,没有想法。”
这样的话太司空见惯了,所以我觉得非常的熟悉,因为大学校园中或者生活里各色各样的人群当中都掺杂了太多持久是如此状态的人,甚至有时候我自己都也都不知不觉在某些时候挤进了保持这样状态的人群中。
但吃惊的是,哀莫大于心死,到底是多么无趣寡淡的生活才会让一个人突然惊觉——我这样过活意义在哪?更何况这只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往自己的脑子里灌进去腐朽、发霉的想法。
我大概有义务聆听一个失望的人,所发出的一些抱怨之词,毕竟可能不久再次仿佛“鬼大墙”走不出迷雾的自己也需要倾诉。
我也少许了解她的情况,一个对生活并未做过规划,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乐趣,很久也未体验过什么叫“拼命”这两个字的一个姑娘。
生活中大多出现的标签大概是幻想爱情、按部就班去工作、随波逐流,至于是随什么样的”波“,逐哪门子的“流”也只有她更了然于心。
于是我便试探性地发表着我那些不成熟的意见,劝她似乎应该先转变一些自己的想法,继而去想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听上去的水到渠成也只是些不成熟的意见。
她倒是也能从这些话中觉得有一些感同身受,譬如她赞同她的确没有更多想法能让她对一些困境有新的认识,有的只是一个女生闭上眼时能够幻想的一些花花草草。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若想决心改变自己,上帝都会帮你”,和那句“自助者,天助之”一样发人深省。
但她决议改变自己之前似乎是少了一样东西,便是她没有一种意识叫做什么是更好的生活目标。
或许她可能在“鸡汤”里找到暂时地兴奋,却无力迈出下一步,这便让我想起,若我能更真诚到不做附加的考虑,不做恶意的猜测,我就更应该劝她去尝试着阅读摄取认知和知识,也许她能暂时地走出迷雾。
002
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
我无意提出什么主张,因为或许说出的话里面掺杂了太多的错误观点,但对于阅读能够给人带来启发和认知这样的想法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渗入我的思想里面了。
以前很幼稚的认为看书不就是为了看些故事和华丽亦或是别人不认得的生僻的词句,但还是要捎带着提出“潜移默化”这四个字。
因为确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自己才像是被浇了盆冷水,被人拿刺猬扔到了脑壳上,被姑娘回眸又丢来莞尔一笑一样,突然惊觉,原来好的作品作者写的每一字都是带着思想的,而渗入到自己脑子里的都是得来的经验。
就如朱自清所说的那样:“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学之所以佳胜,正在它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说,文字就是思想。”
当然这是基于好的文字表达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想法和思想这个基础上的,但也不能把用坏掉的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想法给排挤出去,毕竟“表达”一样很重要。
如我常说起的白岩松写在书中的一句话:“不是“懂”才可以交流的吧?如果只有“懂”才可以交流,这世界上99%的交流都消失了。正是因为不懂才交流,交流是懂的开始。
至于分辨所谓思想的好坏源于没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所选择愿意相信的立场,但是无论如何好的作家和作者留在笔中的好的文字都是注入了思想的。
在我不算广泛的阅读历史中,也是在一步步递进的基础上才从畅销文学读到了文学名著,这是一个稍许漫长的时间并且是一个书本包容读者的一个过程。
因为在这个过程里免不了自己的能力根本达不到理解思想和用之审视自己的地步,受委屈的倒是那些好的书本和文字。
就像冯唐说的那样,早些时读书自己甚至要洗了手,再毕恭毕敬地面对书本,这仪式感倒也能模模糊糊说明点什么问题。
至少在面对好的文字时,你知道其中必然有许多的思想杵在那儿,倒不是说这思想有多闷多傻杵在那儿,只是说好文不欺人,它就踏踏实实待着等一拨又一拨人来识它。
003
知识和思想让你有更多的判断依据
在一档节目里曾记得有一位主持人针对“漂亮”这回事说过这样的结论,她认为所谓市面上流行的“锥子脸”,它之所以流行,和大家对审美的认识有很大的关联。
因为大家的脑子中不知道什么是叫做更好的“美”和“漂亮”,对此太缺乏更多的认知,所以只认得眼前的这种“克隆脸”。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十分的有意思,她所认为的对“美”的认识匮乏其实就是说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似乎都缺乏见识和知识。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做“高贵的美”,什么叫做”不娇柔做作的美”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认知匮乏使得自己显的浅薄。
这便让我想起那位对生活感知无趣,却又毫无目标和动力,甚至在想要走出生活的迷宫时竟连一个出口的方向都找不到的朋友,当然这不止于它,这其间可能也囊括许许多多个类似着或类似过的自己。
也许我们所谓的不知道和不明了,是源于我们脑子中没有足够的思想和想法足以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困境给予我们一些出口。
但在阅读和摄取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许我们能够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之中获取一些思想来调整自己。
因为我认为阅读能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落在“经历”这两个字身上时就显得好像不如,这大概是“读万卷书不如读万里路”这句话落下的病根。
但无可厚非,我依旧认为文字能够带给我们的也是很多的,恰如你在得到想法的基础上再渐渐的渗入到自己的“知识茧房”后,等到你需要时它便能选择性的为自己所用。
这便是为什么我说我应该更坦诚,不带偏见把我不成熟的建议告诉给那位朋友——在改变自己这件事上,知识肯定比鸡汤更有用。
当然这只是一个前提,前提是当你陷入一片混沌时,静下来多读书或者从那些曾被放入“认知茧房”中的观点再拿出来用时,也许你会发觉阅读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但接下来的就必然是在日子中活动起来,就像里尔克问罗丹:“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时,罗丹回答的那样。
罗丹在沉默片刻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