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是简化字代替聖的字形。
但很多人不知道,圣字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字,而不是简化得来的。
《说文》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讀若兔窟。苦骨切”。
圣字,
本读ku,从土从又。
意义嘛,是老农。
谓之老,不是缘于年龄,而是手艺纯熟之意。
“致力於地”几个字,是说“专注于地”之意,即“老手”之人。
这个意义怎么来的呢?
来自字形。
圣字从土,这个意义容易理解。
土,“地之吐生物也”,可以引申为种植。
圣字从又需要仔细分别。
又,“右边”之意的引申只是一个意义,还有“尊贵、柔和、获取、熟练、擅长"等等意义,都隐藏在相关的文字里。
圣字里的又,就是提供了“擅长”之意。
“致力”二字,是努力做好之意,即擅长。
“致力於地”,即是“擅长于种植”,这就是“圣”ku。
这个发音,让人联想到“苦”,种地是个苦差。
不过,在苦差里,做到了极致,成为高手,也是很酷的事。
所以,ku的音,联想为“酷”,也不无不可。
圣ku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聖,与圣有区别。
《说文》聖:“通也。从耳呈聲。式正切”。
通,通达无碍之意。
做人做到通达无碍、潇洒自如,其人自然可以称为“聖”人,成了精神真正自由了的人。
要做的通达无碍,不学不游是很难做到。
古代信息不发达,要获取知识不容易;要获得很多知识,更难;要获得广博的知识,难上加难。
所以,成“聖”,几无可能。
天下聖人几多?无多。
天下游学有几人?很多。
但大多无果。
难得几个有所成就,世人也都奉送“聖人”之名。
最有名的,孔聖人。
注意,请不要称呼“孔圣人”。
为何?
“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这话是谁说的?
孔仲尼聖人也。他是不会去做种植这样的事的。
他老人家是做传媒的,虚拟经济,贩卖的是信息,不屑于实体。
知道当时各国为什么不待见他的团队了吗?
大家都清楚,首先需要的吃饱肚子。
务实劳作,生产发展,搞活经济,然后才有文化活动。
这样,人们才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战国时期,各国百姓都负债累累,饥寒交迫。
而你天天带着一帮街溜子乱窜,不务正业,让人看着就烦,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吧。
不过,正因为瞎溜达,见闻广博,因此成就了“通达”之境界。
故成聖,是有代价的。当然,回馈也是大大的。
聖也,通也,务虚也。
圣也,致力于地也,务实也。
空谈误国,实业兴邦。
虚实,阴阳也。
虚实阴阳,中国人最擅长。
阴阳互用,两只脚走路,辨证施之。
圣、聖互用,对立统一。
在使用中,我们除了要给“圣人”以光环,也要给“聖人”以光环,而不要仅以繁体简体的认知简单对待了。
清阳于2020.1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