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朋友或者同事一起去餐厅吃饭,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点菜从来不考虑钱的人,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一种是点菜每次都考虑性价比的人,能吃饱就行了。
久而久之地发现,吃的好的人一直吃的很好,生活很滋润。吃的不好的人一直吃的不好,生活很抠门。
简单做了个统计之后发现,和有钱没钱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工资高或者所谓的有钱人,就一定吃的很好,也不是工资低或者所谓的穷光蛋,就一定吃的很不好。
得出的规律就是:吃的好还是不好,和钱多少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更何况现在吃顿饭好像也不需要太多太多的钱,我自己的感觉好像也是这样的,今天想吃什么也就吃上了什么,吃之前并没有去考虑有没有钱,只是想吃而已。
但有时又比较奇怪的是,好像也没有去想吃什么就先点上了。
所想即所得?
最近和儿子喜欢上了听一首歌《下雪的哈尔滨》,吃饭时也听,睡觉前也听。
循环听了很多遍以后,突然就发现有种无法在脑海中摆脱掉这首歌的感觉,没听它时,它也会在我的心里面自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种听着优美歌声后飘飘然的感觉一直荡漾着。
半夜起床上厕所时,突然感觉熟睡的儿子哼了几个声调,有点像《下雪的哈尔滨》开头的歌词调调:“留恋一个城市,往往因为一个人,她让你想念,我好想念......”。
更好玩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儿子就开始哼这个调调了,还和我说:爸爸,我们去KTV唱歌呗,叫上上次的小哥哥小姐姐。
好像最近我和儿子的注意力和思想焦点,都被这首歌曲全部吸引着了。
奇怪,是不是想着什么就会有什么?
哈哈,这个“秘密”被全球著名的身心灵导师:朗达·拜恩,称之为“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宇宙法则,和万有定律一样。它是指,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由思想吸引来的。思想像磁石,心里想什么,就会发射出相应的磁场信息,将宇宙里相似的事物吸引过来。
人的思想是有吸引力的!
不懂吧,难理解吧。哈哈。
解释下就是:如果你的思想整天都聚焦在你想要的好吃的食物和好听的歌曲上面,你就一定会得到它们,和你有钱没钱真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财富、健康和爱情上面,你就会得到它们。
如果你聚焦在你不想要的贫穷、疾病和孤单上面,你也会得到它们。
可悲的是,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恰恰相反地得到了,那是因为他们聚焦在自己不想要的上面,却要多过聚焦在自己想要的上面,自己却还浑然不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一开始想某件不开心的事情之后,就似乎越想越不开心,整个人的状况也是越想越糟糕。如果一个人上班都处在兴奋、愉悦和爱当中的时候,全办公室的人可能都会受到你的影响而开心一整天。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生气、受挫或者感觉不行了的时候,应该去想想那些美好的事件,比如,对未来的憧憬、好玩的时刻、你爱的人、你喜欢的美食、你爱听的歌曲等等。
“吸引力法则”的精髓是:同频共振。
有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思。你一心想要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比如,思想、意识和认知与你有共鸣的人。当然别人想要什么,同样也会吸引到你,因为你们有可能同质相吸。
“想”其实就是对自己提出了“要求”,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第一步非常重要,提出了“要求”,“相信”已经得到,然后“接受”,只要感觉美好,你终将会得到你所“要求”的。
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比如,拿减肥举例。
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大部分的人提出的要求是:“必须要减肥”,由于大家都专注在“减肥”上面,所以就一定会吸引了很多“必须要减肥”的结果,然后会认为是“食物增加了我的体重”,是“人到中年了肯定会发胖”,是“生了小孩之后就会很难减肥”等等。
正是这些你们认为“必须要减肥”的思想,才真的增加了你们的体重。
思想才是所有事物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只是这些思想的结果。
要减肥,应该是什么样的思想呢?
要减肥,第一步提出的要求应该是:“确定自己想要的完美体重,比如110斤”。
想象自己完美体重的样子,相信自己必须拥有完美的体重,然后你的所思、所言和所行,都不要与你所要求的相违抗。
比如,写下你的完美体重,贴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寻找并去学习那些拥有完美体重的人的生活习惯;不买目前体重穿的衣服;观察和赞赏拥有完美体重好身材的人。
所思,自然而然地就会影响着所言和所行。
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身材感觉很糟,你就会继续吸引对身材感觉不好的感觉。
所以,一定要想着完美的身材。
完美的思想,对自己感到满意,才能召唤出完美。
“吸引力法则”也叫“爱的法则”!我们要给予思想活力,给予思想活力的正是感情,感情即欲望,欲望即爱,充满爱的思想,应该是天下无敌的。
所以,想象你拥有你想要的一切吧,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这样做,努力把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情境,通过思想都转变成正面和正向的,从而进行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