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将近,挣扎着爬起来复习。
一二节课在公共楼,不过我是八点三十六去的,所以看了会马原,文字题有点复杂有点长。
去的时候找教室花了一些时间——大部分教室在考试,一部分教室还在上课,空教室毕竟是少数。
第二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有人来了,他们要考试。去哪呢?图书馆离寝室食堂近,可是没空调,不暖和;文新楼有空调,可是远。纠结了一会儿去了文新楼。
也是找了一阵子,找到一间即将上课的教室103。上课老师是我大一的现当代文学老师,我们叫他“新禾欧巴”——他上课可洋气,从来不讲正课,讲名人的风流韵事和作品中的逸闻趣事,比如陈独秀曾经因为嫖娼被绿和别人大打出手,比如郁达夫对性的渴望以及他把内心的痛苦和感受都真实露骨的描写出来,比如虎妞把祥子“榨干了”……诸如此类,所以有人说他“一言不合就开车”。当然他说得更多的是作家们的精神,鲁迅和胡适,太多太多就不一一叙述了。
说回上课,他仍旧教大一,18级中文一班,内容相差无几,因为这是他们的读书成果汇报大会,和我们去年一样。
流程是每个人上台把自己读过的书的单念出来,再就一本书或者自己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心得,最后由老师打分评价。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现当代文学课,还有十几个人没讲。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的观后感是第一节课讲述人胜似闲庭漫步,每个人至少讲了七分钟,这就导致了第二节课讲的人是以1.5倍速来讲述的,而且有的人被新禾欧巴打断了。有的用两倍速,被老师亲切地阻止了“可以不用那么快,慢一点,吐字清晰一点。”引得众人大笑。
就内容来看,有的人讲《边城》,有的人讲张爱玲的《金锁记》,有的人讲萧红《呼兰河传》,有的人讲《巴金散文》,有的人讲《1984》,有的人讲《白鹿原》等等。
有好几个人讲鲁迅,讲他的《故乡》《野草》《狂人日记》。在一个同学讲完鲁迅是一个革命战士的时候,新禾老师更正了一下“鲁迅严格来讲不是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这样形容他。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派别,他是一个斗士,他是五四运动之后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哪里有黑暗的事,他就批判哪里,他不站在任何一个派别,他是为社会为人民发声。不过在意识形态里面,他被认定为是革命战士。”去年也是这样的情景,言犹在耳。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讲了我去年想讲没有讲的梁遇春以及他的《梁遇春散文·春醪集》。除了汪曾祺,我比较喜欢他的散文。
他的语言有一点锋利,反语用得比较多,有几分诗意,典故用得比较多,古今中外都有,苏轼的词他化典而用之,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也化典而用之,英文单词引用,须结合注释来理解。有点磨脑子,让人看得有味。
除此之外,还听到几个不错的观点,读书要重读,就有更深的体会;读书不是就是读书,而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启发,去更好的生活;喜剧太多让人不耐烦,悲剧让人思考……
但,整体而言,不及我们去年,我听到新禾欧巴读书最多也没有超过十本,去年一个学期我读了十四本还是十七本来着,其他人也读了蛮多。去年我们谈到了女性独立,谈到了鲁迅的“铁屋子”理论,有几个人还说了郁达夫,但是这两节课我觉得比较中规中矩,不知前面两节课如何。
最后新禾欧巴三分惬意三分平静四分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上课讲的内容,和考试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时候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让你们拓宽视野,你们如果想考得好成绩,就把书认认真真看两遍。”他们的表情和我们当时如出一辙哈哈哈,都是懵懂的。
最后,我是一个来复习的人啊啊啊,我一边抄现代文学ppt笔记一边听的(我们每学期换一个现当代文学老师,这个老师知识点密集且深),拍的顺序有点乱,梳理有点难,当然也有点意思。
所见所闻之下稍有感触,故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