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满怀出四川,春花秋月有十年。
我曾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抬头仰望无垠的天空,梦想一天能一翅冲天,越过群山万豁,俯瞰壮美山河。等我年满十八岁,我得偿所愿,东行千里,赴武汉读书。年轻适合流浪,那时的我意气风发,简单的一只行囊装下天大的梦想。那时的心情,犹如太白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叶扁舟下三峡,断头滩前赏浪花。
犹如长江之水在崇山峻岭深涧幽峡之间酝酿生出九天直下之凌云壮志,我向东而行,穿巴山,越秦岭,来到荆楚大地,此后四年,我的心驻扎在这座以江闻名的城。
到武汉之前,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已然距今一千多年。当我乘车初临江城,列车跨过长江大桥时,我紧贴窗户极目远眺,在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遥远的江面上,寻找那一只若隐若现的孤帆。黄鹤矶上的黄鹤楼,在斗转星移之中,几经兴衰荣辱,浴火再生,巍立天地之间,与时空的过往者,诉说当年的故事。
当我明白我对这座城市向往之由只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和几句诗词,而这一切甚至被它自己所遗忘,我的心便在南望山下安定下来。四年里,我读了很多书,拿到了学历文凭,有了生存的保证。年轻的时候,我从不担心我内心的孤独,从不担心明天我将身宿何处,哪怕不能威加四海,那也得经天纬地物。
我深受文字的蛊惑,唐人诗的豪迈自信让我热血沸腾,而宋词的妩媚温婉让我心有所动,我时常独立在江边听风遐想,远望沧浪之水,想那水穷所至的地方。武汉以水为名,江南却是以水为魂。江南是文人的温柔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四季山水都应景成诗词,诗词相因,络绎缠绵。江南是充满脂粉味的地方,苏杭的柳巷中,桂楼高阁卷帘朱户里,翩翩粉黛,吴侬软语,轻歌曼舞,道不完江南的好处。难怪太白当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我似一朵太阳花,理想才是我要追逐的光华。当许多人在权衡现实利弊作出最有钱途的职业选择时,我放弃了北上和南下,这两个方向通往的地方,一个是真正的荒漠,一个是文化的 荒漠。
我毅然向东而行。
东行千里,我来到昆山,一个本来很有文化底蕴却看起来又豪又土的地方。在小方格办公室里为了生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空闲时和朋友出去游玩,走遍吴越的名胜,就像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无处不在的商业包装令人大倒胃口。
日子平淡无奇,这对二十五岁的我来说是一种灾难。每天穿行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有时竟然找不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每天擦肩而过的人成千上万,竟没有一人可以驻足寒暄。一起东行的朋友陆续离开,告别往往猝不及防。一场秋雨下得缠绵,夜深人静时的滴滴答答,让人想起蒋捷的词: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身边都市繁华,人潮涌动,欢场的放纵和晚归的落寞究竟孰真孰假?舞者舞心,抚琴知音,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无边丝雨洇湿愁绪,如同蛛丝缠络心头,喑哑了玉笛的声音。
我开始关照我的内心,我发觉我是那么孤单,我有满肚子的不合时宜。当我读到东坡题给小妾朝云的墓志时,我心弦被拨动,他写的是: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被思卿。对于众多宋代才华横溢的大家,我更欣赏苏大学士。他少时得志,名满天下,生性豁达乐天,不屈于世俗名利,竹杖芒鞋,随遇而安,偶遇则喜。
孤单需远行,我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只是缺一个继续流浪的方向。
一天,我在天涯论坛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西塘的帖子:散落在人间的忧伤。发帖的人有一个非常温婉的名字,叫兰若孤影。我去过许多次西塘,亲眼所见的西塘从未如她笔下的那么美,那淡绕心头晕不开消不去的忧伤,仿佛宋词里的嗟叹,不是秋扇见弃的哀怨,只是望眼欲穿的伤感。
她写一支凤凰 发簪 :单面为凤,双面为凰,生生世世不离不弃,为了寻到它,我在梦里无数次刻画了它的模样,终于,在这里与它重逢。就是这样,在料峭春寒中,我被这唯美的诗句打动,这种感觉,就像前世的因遇到今世的果。
我在跟帖中和了她的文字:真是难以置信,你尚且流落在人间。我溯洄寻你不见,把你遗落在江南的幽怨中,哀叹这忧伤,穿越千年。那一枚诱你沉沦的发簪,曳我思念零落在千年沧桑的梦幻,往昔红袖添香夜阑,风花雪月灯火阑珊。蒙尘的琴弦,久无人抚,怅然自断,刻入灵魂的相思,历久弥坚。千年之间,繁华落寞几百遍,我的心化作一块磐石,忍受着岁月的风化,盼见你归来的身影,望眼欲穿。望断尘缘,望不见,泪眼迷蒙在寂寞璀璨的灯火,千年一叹。我叹了又叹,听不见你叮呤的珠环,满怀愁绪,如丝雨无休绵绵。
正如她说知人者知文,知文者知心,我们相谈甚欢。她是个热情洋溢的女子,虽然素未蒙面,但是仿佛已经认识了很久。她约我去她所在的城市南京,并且请我跟她合写一部名叫《假如爱有天意》的小说。我看过她写的小说前部分,拒绝了她。一念之差,海角天涯。至此之后,彼此隐于人海。
九月,我离开昆山,听从我云哥的建议,去兰若孤影所挚爱的城市,南京。我相信南京有这样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必然与众不同。
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山环水绕,虎踞龙盘,果然名不虚传。初到南京,走出火车站,穿过站前广场,迎面而来的是映衬在高楼倩影里的玄武湖,湖面碧波荡漾,湖边游人如织,鸡鸣寺塔矗立在明城墙边,厚重大气,古朴典雅。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如此热情好客,让你在看她的第一眼就会热爱。
这份热爱在心,我用四年半的时间,使其化淡。
我的新单位在南京南郊一个叫铜山的地方,初闻地名,还觉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因为古语有云,凤凰无桐不息,有凤来仪,岂不是圣地?但是,最后才知道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那只是个铜臭味十足的地方。肠肥脑满的钱塘贾,汲汲营营利来利往。
四年之中最开心的事是读书和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写尽人世繁华与落寞,写透人情,为精神的流浪者,寻找到一条回家的捷路。
在南京的第二年,我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回家的路仿佛太远》,故事沉重压抑,凄婉残酷,一个人花了十几年在课堂里学会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被践踏得面目全非。
小说只是戏言,不料竟一语成谶。在其后的两年,我经历超出我想象的事,爱恨情愁纠缠着现实无奈,亲眼目睹人性最善与最恶的两面。入世的历练让我对贪嗔痴恨爱恶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人性在现实的面前丑态百出,书上只教会了我们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现实却是以锦衣玉食为荣,以粗茶淡饭为辱。世俗的观念胜过一切金科玉律,芸芸众生只为活出别人眼中的幸福,不断屈膝向前。
由此,我想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现代都市和名胜古迹和谐共存,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听过的故事太多,更愿去寻找故事背后的真实。每个地方似乎都在努力重现昔日的奢华和荣光,但从未深思过它们昙花一现的短暂。南京就像一个啃老族,心安理得享受祖上荫蔽。由于溺于享乐,建立在这片得天独厚土地上的王朝,换得比跑马灯还快。这座城市,缺乏远大理想。
我有点累了,但是心还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我心依旧,只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实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挡住我曾以为无坚不摧的心。面对前途中的困难,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退缩归咎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其实,无情的不是现实,无情的只是我们。
离别在所难免,我忘了前人的忠告,未老莫还乡,回乡枉断肠,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伤离别的伤感,梦入江南烟水路,行遍江南,不与离人遇。十年南柯梦,梦醒觉烂柯。醉舞春风谁与共?这座城市已经没有我所眷念的人和事,我背起简单的行囊,向西而去,回到我当年出发的地方。
十年的时间里,我流浪的足迹画成了一个圆,此刻归去,即是圆满。
这不是归隐,是另一段非凡的征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