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的歇后语就有不少:照猫画虎——差不离;老虎头上拍苍蝇——没那么容易;虎口拔牙——好大的胆子;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还有关于虎的成语:“三人成虎”“燕颔虎颈”“虎口逃生”“两虎相斗”“如虎添翼”“虎咽狼吞”“虎落平川”“虎背熊腰”“狐假虎威”“放虎归山”“骑虎难下”“虎视眈眈”“谈虎色变”“暴虎冯河”......
壬寅:虎年谈虎虎是最有威慑力的吉祥物之一
老虎起源于中国。早在200万年前,被称为“中华祖虎”的现代虎祖先,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与古代先民为争夺生存空间有过无数次“亲密”接触,因此当中华民族有了文化的时候,虎文化也随之出现。
中国的虎文化,总体上属于吉祥文化的范畴。由于老虎高居食物链的顶端,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虎充满敬畏崇拜之情,把虎视为最有威慑力的吉祥物之一。加上虎的形象不仅威猛无比,而且色彩斑斓,额头正中还有“王”纹样,在视觉上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被古人誉为“百兽之王”。
2022年是壬寅虎年,上一个虎年是在2010年。但是你记得2010年是什么虎年吗?——庚寅虎年!之所以两个虎年不一样,是因为我国古代历法以干支纪年,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但还得与“十天干”相配,天干与地支共可配60次,然后重回“甲子”,因此才有“甲子一轮回,沧桑六十载”的说法。
在民间,老虎被尊崇为祥瑞兽,因为有着“虎虎生威”“龙腾虎跃”等吉祥寓意,“虎”又与“福”“富”等字谐音,被人们寄托了福运、富贵的美好寓意。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岩画
岩画,最早创作于石器时代,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距今最早的岩画有4万年之久。
中国境内分布的岩画内容丰富,其中虎岩画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创作时间可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的一万多年以前,全方位地反映了中国北方猎牧人的日常生活。
“五虎图”是阴山岩画中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刻绘于虎沟的岩石上。整幅图画有动有静,表达了中国北方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向人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图腾,令人叹服。
虎图腾
据考察,1987年,在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发掘出的以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是最早的虎形象。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龙和虎在上古时期都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物,许多氏族部落以其作为图腾。
经常出现在各种器物上的良渚先民族徽——“神人兽面图”,其特征是一个戴羽冠的“神人”骑在一个猛兽上面,极具代表性。
虎形玉佩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带有虎纹的玉器有着重要的地位。同其他动物型玉器相比,虎纹出现得更为频繁,虎纹玉器的发展也更具延续性。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并传世的虎形玉器,其虎纹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多作为佩饰之用。
《说文》中这样解释玉琥:“发兵瑞玉,为虎文”,玉琥是王侯调兵遣将的信物。
青铜虎
青铜虎制作精美,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其虎身遍饰花纹,以卷云纹、云雷纹、变形鳞纹、雷纹等为装饰,造型奇特,外表威武勇猛,内中则藏匿诡谲仙逸的神气。
青铜虎地域特色强烈,将老虎的神性以及人们对老虎的崇尚之情表现到了极致。
虎形瓷枕
瓷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有诗:“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其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更是不断丰富。
虎形瓷枕,融合瓷枕的消暑纳凉的功效以及老虎图纹的装饰效果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虎头帽
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是我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
它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避邪。”
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前,因为医疗条件等原因,婴儿的成活率很低,人们便寄希望于一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庇佑,所以我国大江南北普遍流行着这样的风俗,出生的孩子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着虎衣、抱虎枕。
挂老虎画
我们在选择挂画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一些大气磅礴的挂画,比如老虎图,分为上山虎和下山虎,上山虎是虎纹在后背,取其步步高升的意思,一般采用抬头望月的姿势,或是回首张望的姿态,象征着赫赫王威。上山虎一般悬挂于家居客厅中。
下山虎则多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突出老虎的威猛凶悍,悬挂在家宅,多用于镇宅避邪,护宅平安。
除了这些以外,“虎”还被我们广泛的应用于口语或者文学创作之中。比如歇后语和成语,再比如有关虎的民间故事和小说、戏曲作品等。
诸位简友若有兴趣,我们还可以去欣赏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歌《虎》,还有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名字的音译词如果转换成英语,诗人的名字就已经虎虎生风,虎虎生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