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定程度上说,陶渊明是道家的,因为最后他的选择是归隐田园。但是,陶渊明真的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喜爱田园吗?其实并不是,那陶渊明有怎样的本性?与世风的互动中,为何最终又选择了归隐田园?
在陶渊明小的时候,确实有喜爱田园的一面,比如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等。虽然有这样的喜爱,而且是超过普通人对于自然的喜爱。但是这样的喜爱并没有在陶渊明那个时候,就成为他的本性。对于田园的喜爱,还只是朦胧的,并没有成型,并没有形成不可改变的本性。
虽然陶渊明爱丘山,但是“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诗句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儒家之志的少年。这样看似有着道家偏向,但是却有着儒家之志的少年,是否是矛盾的?其实并不是。
如今道家的偏向并没与强过一切,让陶渊明不能再接触任何事物。而当时的世风,就是要读好四书五经,然后去考科举。在这样的环境下,陶渊明自然会去学习儒家的书籍,并且也沉迷其中。
这样的少年看似没有任何冲突,未来就去考科举,当官闲暇的时候到自然中。不过,冲突很快就在这首《饮酒》(19)中体现。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这里,陶渊明说,自己去做官,是因为“长饥”,为了能够吃饱而去当官。但是陶渊明很为这样而“耻”,他认为,做官应该是实现自己政治梦想的。不过,却实现不了。这就要关系到当时的世风了。
当时三家争权,政治腐败,并没有哪一家有着绝对的正义。对于那些想要投机赚钱的人,那就看着哪家势气好,就选择哪家投靠好了。但是陶渊明不能这样,因为陶渊明是有着儒家的坚守的,但是做官并不是为了只是填饱肚子。
你要去做官,但是又不能实现梦想,怎么办呢?是要继续去做官,还是归隐田园?这就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大的纠结。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陶渊明更偏向去归隐山中,但是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完全没有犹豫的,还是有着强烈纠结。只要是有纠结,那么就不是完全的,要是有出仕的机会,陶渊明可能还是会去。比如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就展现出想要继续出仕的一面。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首诗以四字为主,像是《诗经》。陶渊明在诗的前部用荣木起兴,用荣木短暂的生命,来象征自己生命的短暂。最后由这样的短暂落到了“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也就是要“脂我名车,策我名骥”,这两句话都代表着陶渊明决定要再次去官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这里的“孰敢不至”,并不是有外界的要求,而是陶渊明自己内心中的不甘,不敢于忘记“先师遗训”。
陶渊明的纠结就在于此。如果只是本性爱丘山与政治梦想,甚至够不成冲突。但现在加上由于世风导致的不得志,这就让回归田园的欲望更加强烈,也与政治梦想形成了强大的冲突。
其实这两者的冲突,都不是由外,而是由内。外界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好办的,但是内在两个力量造成的冲突,却是无法化解的。
最后陶渊明是怎样选择的呢?那冲突是否被化解了?这首《归去来兮辞》,可以给我个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里的心和形是一对反义词,形就是肉体。为吃饱而去做官的时候就是奴役了心。陶渊明说不想让心再被奴役,也就是说自己不要再去当官了。过去当官的时间已经过去,也已经追不回来了,但在余生中还可以去享受田园。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个时候陶渊明已经完全决定归隐田园。在这首诗中,我们已经看不到有任何的纠结,陶渊明也一心只想回到乡下,甚至再有合适的做官机会,陶渊明也不会再出来了。
最终经过大半生的纠结,陶渊明还是选择了归隐田园。在田园的生活不是很好,陶渊明需要自己去耕地,自给自足。这样的劳动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收成也不是很好,不过陶渊明并没有在意这些,比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并不会去在意露珠是否打湿了衣服,春秋战国时,一位孔子的学生非常相似——颜回。两者都可以用安平乐道来形容,只不过颜回和陶渊明乐的道并不相同。陶渊明的道更多是道家的,而颜回的道则是儒家的。陶渊明是彻底的隐入了山中,不会再出仕,而颜回在不得志的情况下,选择著书。不过两者相同的点都是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到外界的环境上,而是去关注自己要做的事。
最终陶渊明回到了田园,陶渊明淡出了政治的舞台,但以田园诗人的身份永久留在了魏晋的历史当中。
这是陶渊明的课程,让我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重大决定,应该如何做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重大决定,在这个时候,这些圣贤的决定,也许就可以给予我们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