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第一,要安抚自己内在的孩子。
自己现在是安全的,在舒适的环境里,找到受伤的孩子,识别她,认清她,满足她的需求。
分辨哪些感受是成年自己的,哪些是受伤孩子的。识别认清孩子的需求之后,关怀支持,满足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承诺未来会好好照顾她。
这一系列的流程可以用纸笔记下来,你的每一次创作都值得鼓励。一个是成年的自己,一个是幼年的自己,成年的自己会对受伤的孩子说什么?
20岁时说什么,30岁时说什么,40岁时说什么,50岁说什么?通过拉长时间,观察不同时间里自己和孩子的变化。
当内在的孩子停止了哭泣,你才有力量去做接下来的事情。满足了需要和情绪,之后再去设定计划,有了力量再行动。
第二,要有觉察:我是有选择的。
要意识到我是有选择的。因为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好,因此我选择这份职业(心理咨询师)。
无法保证事情一定可以更好,如果努力行动,会有积极的预期在前面等你。但一切取决于你的选择。
当一味的沉浸在抱怨世界残酷,他人可恶,我好难受,把责任推给他人,在关键的选择权上放任,随波逐流。
某天回头才发现,总是被欺凌,总是重复同样的痛苦,始终在一个轮回里得不到救赎。被迫的重复一遍遍痛苦,有可能是你渴望在轮回中获得救赎的机会。
第三,一念之转,你就是我。
改变的开始一定是意识到我有选择。可以选择伤害,可以选择救赎。可以选择抱怨,可以选择平和,可以选择勇敢,可以选择回避,可以选择智慧,可以选择坚韧。
方法来自美国作家拜伦·凯蒂的同名书《一念之转》,原则非常简单:我们针对别人的想法,都可以拿来用到自己身上。一旦明白这一点,就可以转化自己的心念。
凯蒂为“一念之转”发明了一个练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自己六个问题:
1.你不喜欢谁(或某件事)?那个人(或那件事)激怒了你吗?
2.你希望他们如何改变?
3.什么是他应该(不应该)去做、去想、去感觉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4.为了要让你开心,他们要给你些什么或为你做些什么?
5.你对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6.什么是你不想跟这个人、这件事、这种情况再次经历的?
第二部分是就上面每一个问题,再问自己四个问题:
1.这是真的吗?
2.我确定是真的吗?
3.当我持有这个想法时,我有什么感觉?我会因此怎么对待自己?我对别人又有什么感觉,又因此想如何对待别人?
4.如果没有这种想法,我又会如何?
第三部分是反转思考,就是把句子中的“你”和“他”转成“我”。
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把自己内在投射到别人身上。特别是会把自己的“坏”投射给别人。
你可以转化自己的心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过如此。
最好下意识的选择,积极主动阳光。可以做一个消极悲观派,但理性乐观派是更符合趋势和未来发展的。
可以有一万个对人生绝望的时刻,也可以选择一万分的热情拥抱世界。当你做出了这个选择,在苦难中找到不息的生命力。苦难,也会成为你的祝福。
第四,觉察并修改自己的应对方式。
比如,你发现自己被孤立排挤了,要大声对自己说三个字,“恭喜你”。
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你变强了。冷落和忽视是针对弱者的,孤立和排挤是一群人一起对付你。如果你能够顶住压力,他们会比你更害怕。
比如,有机会清晰准确的向欺凌的当事人表达。两个要点:1.清晰准确的表达自身感受,言行一致。不是压抑,不是指桑骂槐,不是言不由衷。
2.向当事人表达。你对a的情绪,没有办法通过你对b的发泄,得到缓解。如果有机会,最好还是向他表达,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不合适的策略,“不顶撞”,害怕、回避冲突,是一个人不成熟、低自尊的表现。要回避恶性冲突,积极接纳良性冲突。前者让我们变弱,后者让我们变强。
压抑并不是个好办法,你压抑的痛苦,会通过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不适。这样成本更高。
能力范围内,尽量积极沟通,避免积郁成疾。根据不同的情景,设定自己的应对方式,罗列方案和计划。广告:如果有需要,欢迎私下咨询我。
称赞、肯定和欣赏。称赞本身,就代表你是一个格局大,情商高,性格开朗,阳光积极的人。更关键的是看到他人的好,自己才能获得救赎。
重新理解自己,驾驭情绪和感受。并通过练习,拥有更稳定的自我,成熟的人格。加油,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