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则「洗地贴」。]
羽毛球战绩不佳,火了李永波。他的种种「不务正业」「独断专行」被曝出来。他在这位置上23年了,23年,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出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在一个体制里生锈。加上之前曾经爆出过的一些负面新闻,如果李永波在中国的羽毛球界真是这样作威作福,我们也没理由感到惊讶。
18日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观看了女排3-1击败荷兰队的比赛。赛后他接受采访,一方面夸了女排「精神伟大」,另一方面又指「不像某些队不团结没韧劲。」虽然没点名,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士气低迷的羽毛球队身上又踩了一脚。
于是,「#李永波下课」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围观群众翘首以盼,想看这个中国羽毛球23年总教头折戟里约之后,会迎来怎样的命运。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全民骂李的同时,顺便还把乒乓球队的刘国梁教练给抬了上去——后者成为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用来与十恶不赦、拖垮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李永波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不是李永波,刘国梁可能还不会引来这么多的目光。赛场上,小球的教练似乎远不如大球的教练那样抢眼。足排篮三种大球的教练,比赛时无不是在场边手舞足蹈、大声疾呼,巴不得抓紧一切机会向队员发布指示;相比之下,小球的教练虽然也十分重要,但往往只是比赛间隙与运动员稍微说几句,不会有过多的临场指示。我猜,这与运动的特性是有关的:更需要整个团队通力合作的足排篮,更需要一个场外的旁观者给予全局性的指导和指挥。这就像一个战士打靶,自己打就好了;一个战术小组执行任务,却需要后方的指挥官实时控制。足排篮的队伍,我们都会说主教练某某「带领」这支队伍如何如何,相比之下,小球比赛的结果,就会更多地被归到运动员个人身上。往往只有我们整体地去看待乒乓球、羽毛球这一整个大项时,才会把它与那个「总教练」联系在一起。
刘国梁是不是有这么好,李永波是不是有这么坏,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是可以猜想,如果这届奥运会女双、混双、女单也争点气,拿两块金牌,那么「李永波下课」大概不会上微博热搜。不能否认的是,2012伦敦奥运会上,即使是发生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消极比赛」事件,因为战绩总体不错,也没有这么多人抨击李永波。我找出当年央视报道这一事件的视频,白岩松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称「糟糕的规则才是造成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可见当时的论调是「新赛制不好」,而不是教练不力。不知在于洋摔毛巾之后为她伸冤并剑指李永波的人,2012年时又是怎么说的呢?
比赛从来都有偶然与必然。李永波也许是一个烂人,但四年前伦敦的「黄金一代」也是他治下的队伍;上次成绩不错,那你继续当你的总教练;这次成绩不好,就翻脸,要算总账了。虽说「不以金牌论英雄」,但在奥运赛场上,金牌是我们评估每一项运动、每一个运动员和教练最直接、最简单的标准。乒乓球拿了四块金牌,那么很好;羽毛球失去半壁江山,那么该有人出来,被「打脸」,被「挖坟」,甚至被「人肉」了。
「败军之将,岂敢言勇」,当你失败,所有的批评都变得有理有据,所有之前因为你表现尚可而没有爆发出来的指责,都会蜂拥而至。「遮羞金」的丢失,也许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只要还拿着金牌,有些事就会继续存在,有些人就会继续安坐。从这个意义上说,「墙倒众人推」,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不过是欠下的债一起还罢了。
体制里的问题,犹如毒疮。脓水流出来之时,病早已进入膏肓了。羽毛球的「失利」,只是一个小小的创口罢了。能够为一人、一国、一个利益团体遮羞的,也远不止金牌。GDP,经济增速,高楼大厦,坚船大炮,火箭卫星,一切我们被教育当引以为豪的东西,都可能是某些人用来掩盖背后腐烂躯体的遮羞布。在这些好大喜功的背后是什么,当冷静,当敏锐,当客观,当「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昨天,淹没在林李大战、女排战胜荷兰、男双夺金之中的,还有一则不那么显眼的新闻。陈欣怡的B瓶检测结果出来了,不出所料仍为阳性。体育仲裁法庭(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CAS)据此维持原决定,将陈欣怡逐出里约2016奥运会。中国泳协声称将对其进行「彻底的调查」。我想问的是,如果中国泳协能调查陈欣怡,谁来调查中国泳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