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相信很多人看过,震撼不小。
尼科尔森扮演的墨菲,为了逃避监狱劳动,甘愿做病人送到精神病院。但是这里的状况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死板的规则,强烈的人性压迫,而且这里的医生根本不拿精神病人当人看,除了大量服用药剂之外,还用各种方式折磨病人。墨菲给这里带来了生气,却遭到医院的一再打压,终于墨菲自己疯掉了。
这部片子强烈的剧情表达,让很多人震撼不已。事实上,现实中的精神病院虽然没有电影那样的戏剧性,但电影该有的东西,精神病院都有。
1973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者叫做罗森汉恩,做了一次类似的测验,其结果震惊了整个精神病学领域。
假病人顺利进入疯人院
罗森汉恩招募了八个假病人,分别是家庭主妇一名,画家一名,研究生一名,心理学家三名,儿科医生一名,精神病学家一名。
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自己送进12所精神病院进行实验记录。到了医院,按照罗森汉恩给他们的指示,他们都称自己出现幻听,如其他精神分裂者一样,经常听到“砰“”嘭“这样类似的词语,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和行为都表现正常。
作为正常人,假病人们的人生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医院询问的时候,给出的结果却令人愕然。
其中一位假病人说,小时候和母亲亲近,和父亲疏远,但是后来和父亲亲近,和母亲疏远;和妻子关系亲密,虽然偶尔发过火;对于孩子,从未体罚过。
其实这段经历,对正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是医院从他是一个病人的角度看,却出现了非同寻常的解读,“他的情绪并不是很稳定,从少年到青年,和父母的关系转变很快;他试图对妻子和孩子发火,以消解他的不稳定的情绪。”
疯人院的非人对待
来到医院后,假病人们表现一切正常,所谓的幻听也没了,但是医院并不允许他们出院。他们按照医院人员的吩咐去做,也按时吃药(药都扔掉了)。
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据罗森汉恩的指示,偷偷记录医院的日常,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偷偷记录,因为记录本身就被认为非正常行为。医院工作人员这样看待他们,“患者沉迷写字行为。”反而是病人们发现他们是假病人。在3个假病人所在的同一家医院,118个真病人中35个病人对他们说过,“你不是病人,你是来检查医院的。”
除了写字,他们的其他正常的行为也被过度解读。他们在走廊无聊走动被视为精神紧张,他们在饭点时在餐厅门口等开饭,结果被认为是精神分裂来自于口欲期,以吃饭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一旦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这些病人怎么也拿不去了,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会被过分解读。假病人们问一句“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医生的回答却是“乖”。
他们还发现那些药片不仅仅是他们偷偷丢掉,还有好多病人丢掉。因为精神药物的副作用极大,所以很多病人不愿意吃。
在医院里工组人员们根本不拿病人当人看,护士公然在病人面前换胸罩,并不觉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逗行为。
摘不掉的精神病标签
假病人们先后都出院了,但医院并没有给出精神病康复的诊断,而是“精神分裂缓解”。也就是说,一旦进入精神病院,这个“精神病”的标签可能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这在罗森汉恩看来,是十分荒唐的。
罗森汉恩将自己的研究发表之后,引起了精神病领域的强烈震撼。罗森汉恩称,在未来的三个月,他还要继续派假病人进入精神病院实验。
这个结果更是啼笑皆非,这三个月中有193名精神病人被确诊没病,事实上,罗森汉恩根本没有派病人进去。
这说明,直到今天,精神病仍旧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领域,或者可以说,一个正常人,如果用精神病的视角看待,他也会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
所以,精神病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