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时是下午四点左右,乘了机场大巴到宾馆天已经黑了,一路上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买了张上海地图,趴在房间里的床上仔细研究了一阵,知道了乘坐地铁的线路情况,收拾好放心的睡了。第二天起床洗漱已毕,大约走了十分钟的路来到地铁站。正是上班的高峰,很宽的地铁站流动着去往不同方向的人群,大部份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份报纸,是《东方早报》,原来在入口处有一个免费提供报纸的亭子,于是乎在等车的站台上的人们都在看报纸,一片关心时事的气氛。按计划先乘地铁2号线,不知为何好一阵没有来车,集聚的人越来越多,站台上都是人。等到来车了,差不多是脚不离地被挤上了地铁,好久没有这样的经历了。至下午看了晚报才知道是地铁线路发生故障,导致滞留,也是难得发生的事情让我赶上了。
来到了人民广场,四周的高楼笼罩在雾里,看不见楼顶,茂密的绿色植被在微雨里散发着阵阵的幽香,婆娑着细嫩的枝叶,这才是江南的感觉,依稀仿佛。广场高楼上的大钟指向八点半,想起吃饭。找到位于南京路上的汤包馆,百年老店。顺着楼梯上了二楼,选了临街的桌子坐下,一面侧头看着街景,一面接过菜单,要了两个蟹黄汤包,阳春面、一份小菜。包子上来了,放在一个高盏上,用筷子轻轻地挑开一个小口,对着嘴吸了一口汤,(不要被烫着是关键),一大碗阳春面,汤多面少,像个样儿,小碟子里放着三样配菜:金华火腿、小葱、生姜,刀工不错,切的细如发丝。
南京路上的人渐渐多了,逛了一天,晚上住在中国饭店,就在南京路旁边的一条街上。饭店是三星级的,三十年代在上海很有些名气。门楣上嵌着一块汉白玉,内容说周恩来、潘汉年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在此处接头、开会,密谋如何推翻国民党政府,做一些让执政党头痛的事。跟着服务员上楼,楼道很窄,墙壁上挂着胡蝶、徐来等老上海电影明星的玉照,说是当年这些大腕们经常光顾。房间里条件一般,但给人一种干净舒适的感觉,深红色的家具散发着久远地气息,推开窗子是一个天井,天井是封闭的,幽幽暗暗,放心的样子,我心里不禁欢喜起来。
晚饭是在街边的一个小饭铺吃的,地道的老鸭汤。不大的门面里头已坐满了人,沿着墙壁是一圈面壁的餐桌,木制的桌面清晰的木纹,看着敞亮干净。要了一碗老鸭汤,怕不够吃又加了个四喜丸子,服务员端上一个碗,白色,大大的碗口,用勺子舀了汤喝下,正宗的很。老鸭汤是江南的名吃,用腌制过的鸭子熬汤,乳白色的汤里面配着鸭血、鸭肠、干丝和细的粉丝,口味偏咸,关键是腌制鸭子特有的醇香,九块钱一份。
第二天醒来,天已大亮了,拉开窗帘见了阳光,是梅雨季节难得的好天气。出了宾馆,青石板的路面被雨水冲刷的发亮,走在林荫树下,偶尔落下的水珠灌进脖子里,冷冷的,又气又好笑。坐地铁来到火车站,买了去苏州的动车票,二十六元钱一张,上车后每人发一瓶纯净水。旁边的一位中年女人打量我一番,操着吴语问我,见我摇头,改了普通话,原来她听说苏州有一条街专门经营婚纱的,样式好,价格划算,要去买婚纱。我问,给你女儿准备的?她朝前排的一个年轻女子一努嘴说,就是她哦。误以为我是当地人,想问我下了火车怎么走。
在苏州玩了一天,不外乎拙政园、留园、虎丘、狮子林、寒山寺等,中午在观前街得月楼吃饭。这个饭店因为电影《小小得月楼》而声名大噪,里面人不多,莼菜汤确是地道,在北方可不宜吃到。晚上八点回到上海,赶着时间到上海大剧院看演出,提前到了为的是参观这个宏伟的建筑,一层一层地把玩欣赏。此时已是万家灯火,站在最高层领略大都市的夜晚,因恐高症站在边缘腿有些发软,心里惶惶的。
今晚这里演出的是由上海歌舞剧院、上海青年剧团联合《满庭芳》,诺大的剧场满满当当,在一个矩阵坐席里整齐的坐着高鼻子深眼晴的异国人。墨绿色的大幕拉开了,美轮美奂的景深,清澈质感的伴奏,让你置身于无限的精神享受。中间休息的时候,看见广告,过几天在这里要上演芭蕾《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泽征尔指挥的交响乐等,因为不能看到,心里是无比的遗憾。十点钟的时候,演出结束了,走到门口,见天空又飘起了细雨,撑开雨伞,因为离住的地方不远,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地面积水印着霓虹灯,闪着光亮,一辆公交车驶过,激起了一小片水花,我小心地躲闪着。
第三天早上, 乘地铁穿过黄浦江,到了浦东新区。为了迎接世博会大兴土木到处是工地,沿着曲曲弯弯的安全通道,来到亚洲第一高楼金茂大厦,想坐电梯直达八十五层观光,犹自想着敢不敢上去,这时服务人员告诉,虽然没有下雨但能见度很低,上去全部是雾,几乎看不见什么,建议不要上了。那个遗憾啊,在离着不远处是东方明珠塔,服务员也是说不要上去的好。思来想去,先看其他物什,也许一会天大晴了?于是参观了海洋馆。
从海洋馆出来,已是中午时分,天空又下起了小雨,雾更大了,若隐若现的塔楼在飘动的雨雾里显得那么迷离。站在横渡黄浦江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滚滚的江水,浑浊不堪。有工人身披雨衣,驾着电机船,手持着长长的工具,打捞江水里的杂物。在西岸停靠了,沿着江湾,是万国建筑景观,有几幢大楼正在维修,异国风情的外饰让人遥想当年的繁华。漫步其中,高高的台阶、窄窄的窗棂、木制的大门镶嵌着黑色的铁栅栏,狗和华人免进?曾几何时,这里是列强的逍遥津。 也许由于天气不好?半天搭不上出租车,正在此时,一辆三轮车过来兜售生意,去哪里?城隍庙,几多钱?给十块好嘞?成交。三轮车跑得飞快,在车水马流中任意穿梭,忽而堂而皇之地行进在宽阔的快车道上,忽而拐到熙熙攘攘的人行道里,胜似闲庭信步啊。旧三轮车叮当乱响左右摇晃,颠的我紧紧抓住旁边的栏杆,正惊魂未定,突然刹了车,到也。拢了拢头发整了整衣服,举目一望,怀疑自己的眼睛了,成片赭红色新建的仿古建筑,和十年前大不一样,虽然有些气势,却没有旧闹市的纯朴和亲切,全部是购物场所,没有看上的,随意买了小吃。
来过上海几次了,楼越建越高,大都市的气氛,赶上雨季,整个城市温馨了许多。看过王安忆写的小说《长恨歌》,我认为是她作品里写的最好的一部,二十世纪中期的上海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也包括那个时期的人。听说香港导演关锦鹏根据原著拍了《长恨歌》电影,爱屋及乌,欣喜地去电影院看了,及至黑灯拉幕开演,整个影院里加上我就三个人,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嗨嗨,拍的那个差啊,惨不忍睹,不一会那两个人起身走了,我心疼买电影票的五十元钱,咬牙又坚持了一会,实在看不下去了,作了战略性的的撤退。不知王安忆看过没有?有没有气晕过去?抑或是为了几两改编银子,赚几个钱花花也就咪咪眼的小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