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张三、李四是一对好友,二人都喜欢篮球,尤其是对于国内如火如荼的联赛,简直痴迷、狂热。只不过张三喜欢A队,李四喜欢B队。联赛到达决赛局,最后一刻,A队对B队,领先2分,B队一名球员带球上篮,A队球员上前防守,二人倒地,裁判吹响哨子,判罚A队球员阻挡犯规,B队罚球两次。张三对着裁判,大喊:明明是带球撞人,接着便是一堆羊驼,脱口而出,李四立码反驳,坚定支持裁判……二人结束看球,不欢而散。
场景二:纯洁到,参加综艺节目,他人随意一句话,都感觉很黄很暴力的某名星,被爆出多角恋爱,实锤桃色新闻。舆论有些哗然,毕竟纯情人设崩塌过快,过狠,其爱豆们,包括一些平日生活里,经常从道德高峰,痛斥渣男的道德高尚者,立即嘴替上线,马上出场,开始站台,从前因到后果,从背景到阴谋……
按正常思维,目睹同一个场景,看待同一类事情,应该不会有偏差,至少是不会有根本的偏差。所以说,场景一中,到底是阻挡犯规,还是带球撞人,应该不用多言。场景二中,是否道德败坏,好像不言而喻。可为何会得到如此结果?!
黑泽明在电影《罗生门》中,告诉了我们最准确答案:一个人的选择,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为了看上去自以为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面。
盗贼、武士的妻子以及被杀武士的亡魂,面对武士被杀之事,都各有说法。可真相仅有一个,也只会有一个。而陷入事件中的每个人,各有自己要照顾的利益,所以讲述出的故事,版本就各有不同,主题却又一致:美化自己。
由此可知,场景一、二的结果,究竟是从何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