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经发现,不论所要参加的考试属于什么类型,如果用模拟题来复习,都最有可能取得好成绩。要说明这一点,让我们考虑下面的试验:
学生被要求参加一堂20分钟的统计学讲座,整个讲座被分成等时长的四节。在每一节结束后,第一组学生做一份练习测试(但没有反馈),第二组学生复习讲座材料,第三组学生进行心算。在全部讲座结束后,通过最终的测试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估。
尽管复习讲座的第二组学生面对学习材料的时间更长,但他们在最终测试中的表现却明显比做练习测试的第一组差(低了30%),甚至也没有好过进行完全无关的心算练习的第三组学生。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即使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测试也能够比复习更有效地提高记忆持久性和考试成绩,这被称为“测验效应”。然而,并不是所有测验都能达到同等的效果。只有利用一种特定的信息检索模式——回想,通过测验进行复习时,才能从中获益。
不论最终如何考查你掌握的知识,回想测验比其他所有基于再认的学习方法都要好得多。原因之一在于,回想自动鼓励你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在上面的研究中,随着每一节讲座的进行,相比于另外两组,做练习测试的第一组学生记下的笔记越来越详细(而他们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再认对于大脑来说很容易,因为它确切地知道要从记忆中检索哪个概念。如果你再读一遍自己的笔记,事实上是在问你的大脑:我知道这个吗?这听起来熟悉吗?如果此前你已经至少复习过一遍这些笔记,那么其实就是在告诉你的大脑:“我之前已经见过这个了,没必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相反,回想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因为大脑必须搞明白需要检索的目标记忆是哪个。如果你通过回想来自测(提出问题,但不给提示或答案选项),你的大脑就不得不重新建立从问题到目标概念的通路。由此,已有的通路被巩固(或新的通路得到建立),进而使日后检索概念变得更容易。
注意,回想必须是成功的——不成功的回想不会强化记忆痕迹。因此复习概念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快要忘记他们的时候。
总结起来,我们推荐以下做法:
·避免基于再认的学习策略(复习/重读课本章节/笔记、划重点、总结概述)。
·通过练习测验/问题来复习,从而在考试中获得最好的结果。
§运用自由回想(不带提示或答案选项的问题/任务)
§只有当你的考试也有多选题时才练习再认问题(例如多选题)(参见迁移适合性加工),而且不超过1/4的学习时间。
§只有当你记不起来时,才选择性地重读相关内容。
§获得对答案的立即或延迟反馈。通过练习测验/问题复习,从而在考试和测验中取得最好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