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六章 有序欲望

【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六章 有序欲望

作者: 心如止水哲学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08:45 被阅读0次

    欲望五:有序【Order】——对组织、建立事物秩序的渴望

    在我们统筹事务、安排计划、设定日程……以及想把东西收拾整齐干净的时候,就是在表现对有序的欲望。这个欲望来源于许多物种都有的净化仪式……这些净化仪式可以预防疾病,其生存价值是非常明显的……有序让人们感觉到稳定和控制感。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正如史蒂文教授所说,有序是一种控制后的稳定感。它是人们追求和实现控制事物后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有序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实现控制。因此,有序实为掌控欲望的表现。

    随着人们生存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事物的有序需求范围也随之扩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全世界。人们为了更加有序地管理社会,便建立了阶级制度,通过权力分配的形式,让不同阶级的人操控不同范围的权力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因此,随着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人们便有追求权力、地位的需求,即实现控制需求的社会性表现。

    可以说,有序、权力、地位的需求都有着同样的目的——控制。因此,史蒂文教授认为各类基本欲望具体独立性的观点,越发站不住脚。而且有序作为一个独立的欲望类型也显得有些多余。

    回头再看史蒂文教授对有序欲望的解释,他认为“有序欲望是来源于物种的净化仪式”,这样的观点显然有些不合理。假设有序来源于净化,我们为了证明这一假设的成立,就要先明白“净化”的目的。

    在健康需求方面,大部分生物都会有清洁身体上污渍的行为。有些动物为了清洁自己无法接触的部位并与其他动物进行合作,由其他动物食用自己身上的“污渍”。同样,人类也会经常清洗自己的身体。即使现代社会,人有了衣物用于阻挡环境中的尘土,但是其他肉眼看不见螨虫、细菌依然会在皮肤上滋生,如果不经常清洗就容易导致生病。

    在精神世界里,人不仅需要肉体上的洁净,也需要心灵上的洁净。然而,对心灵洁净的需求并非欲望所原有,它是人追求精神进步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与心灵洁净对立的自然是心灵的污浊。

    “心灵的污浊”,主要是指欲望的无度、情绪的失控和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欲望的无度会损害到他人利益,也容易伤害到自己,它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做法,比如暴饮暴食、荒淫无度。情绪的失控也是如此,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不仅会给周围人带来不良影响,还会给自身带来伤害,比如喜欢发脾气的人往往容易伤害到他人,而且也会导致自身血压增高;长时间的悲伤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容易导致出现抑郁。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则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社会规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在男尊女卑观念下女性对独立的追求就会被视为一种心灵的扭曲,在男女平等观念下对女性的不尊重会被视为内心的邪恶。

    而这些所谓的“心灵的污浊”在无知的情况下就会被扭曲和误解。过去许许多多惨无人道的净化仪式正是这种无知所造成的结果。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世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过去很多“心灵的污浊”其实是一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而且这些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达到痊愈或恢复精神稳定。

    当然,人们出现心理疾病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多的。因为,“心理问题”并不是一种“心理异常和疾病”。“心理异常和疾病”应当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问题。

    假设我们的身体是一台电脑,那么肉体是硬件,心理是软件。如果肉体出现物理性损伤,再好的软件也会无法使用。如果病毒(错误的思想观念)侵入导致系统(心理)紊乱,只要它没破坏我们的核心功能(大脑生物机能),我们就可以通过杀毒或重装(思想观念的调整与改变)将系统恢复正常。

    当然,人体肯定不像电脑这么机械,我们的功能远胜过电脑。而我做这么一个假设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

    心理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的误区,而并非疾病和异常,它是可以通过思想观念的调整进行化解。

    就拿强迫行为来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犯错的焦虑。这是典型的思想观念问题。正常情况,我们认为门关了就关上了。但是,对犯错特别在意的人,他们就会担心自己没有完全锁上门,所以需要进行反复地检查。而导致他们反复检查的一个原因是关门的习惯性动作在潜意识里完成了。正是因为这一流程未能上升到意识层面,所以他们主观意识开始怀疑它是不是真的完成了。为此,他们才需要通过检查来验证关门的事实。还有一种导致反复检查的思想是对未知未来的恐慌,比如担心家里进小偷、隐私的泄露等等,为了保证这些家中财物与秘密的安全,他们就会反复检查,生怕门未锁上或门锁失灵。而这对对焦虑的过度,便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行为训练等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应对思想。一旦正确观念建立和巩固后,强迫行为就会大幅减轻或消失。

    因此,心理问题未导致物理性损伤之前是可以通过意识进行“自我修复”的。有时候,即使我们的大脑真的有了物理损伤,强大的生存机制也可以让我们过上正常的生活。比如一位失去90%大脑的法国男子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还做着公务员的工作。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有心理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多?

    其实并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数增加了,而给别人或给自己贴上“心理有问题”标签的人数增加了。那些喜欢给别人贴“坏标签”的人在思想观念上是存在着认知错误,他们对心理学略懂皮毛,却自认为十分专业,结果呢?他们往往就喜欢拿着心理疾病的定义随意给别人做诊断。还有给自己贴标签的人,他们往往是上网查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来对号入座。但是,他们没明白,心理疾病诊断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它跟医学疾病诊断一样,不是随便看看书就能完成的。而且心理疾病有些症状与心理问题表现的症状十分相似,如果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是无法判断心理上是否真的存在着病变。从这一层面上说,心理诊断要比医学诊断更加谨慎。

    让我们继续回到有序欲望是否来源于净化的谈论上。

    如上所述,我们身体和心灵都有可能生病,因此也都需要净化。如此可以看出,净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体的生存。我在第一章提出的“健康欲望”,其中讲到了人对健康需求的表现之一便是净化行为。

    从净化是为了保证机体健康有序运作的层面上讲,人对净化的需求基础上产生了有序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有序欲望来源于净化是成立的。

    但是,权力、荣誉、地位欲望可以说是为了提升个体社会声望,从而保证个体获得资源的稳定;好奇欲望可以消除周围的未知,从而达到环境控制的稳定;接纳、社交欲望可以消除人际交流中的障碍与矛盾,从而达到社交关系的稳定;饮食欲望是为了保证机体的健康,从而达到机体有序的运作;安宁欲望是为了保证个体情绪的稳定,从而达到心理有序的运作。

    可以看出,按史蒂文教授“有序来源于净化”的逻辑,上述这些欲望都将具有有序的目的。因此,按照欲望分类的原则,要么这些欲望各自独立,它们相互交叉的部分是“有序”;要么它们部分或全部都来源于有序欲望。如果非来源仅交叉,那么交叉部分没有必要单独成为独立体;如果是来源,那么无论是部分还是全部,史蒂文教授的16个基本欲望中必然存在着两个以上的欲望是重复定义。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如果”成立,史蒂文教授的欲望分类理论都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综上所述,有序需求单独成为一个基本欲望类型显得不可行,而它作为其他欲望的上层高级需求倒是较为合适。

    · 待续 ·

    预告:下一章《收集欲望》


    本书全名:《一次自我的探寻:史蒂文<我是谁>读后感与自我领悟》

    书本简介:可见于连载文集-首页介绍

    完成与更新说明:全书内容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善处于修订阶段。预计以一周一章的频率进行连载更新,发布时间为周末。

    致谢:感谢所有阅读本作品以及为本作品点赞的读者们,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PS:如果大家有任何的疑惑、建议与批评,随时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畅所欲言,大家的建议与批评也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最后再次感谢每一位读者,谢谢大家。


    声明一: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二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六章 有序欲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zu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