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这里的历史故事让你博古通今
八旗子弟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先学会骑射再考翻译,这也太难了

八旗子弟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先学会骑射再考翻译,这也太难了

作者: 木月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07:20 被阅读0次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检验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水平的一种方法,当然我们都经历过上学,也深知考试的痛苦,考得好皆大欢喜,考不好不仅要接受老师的质问,还要回家被父母批评,似乎我们的童年都是在考试中度过的,大人们常常鼓励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的青春都为单纯的目标,考上大学而奋斗。高考成了学子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都知道高考确实很难,但是比起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哪个更难呢?

    古代的科举考试比起高考可是一点都不简单,很多人会疑问,科举考试只考一门语文,我们高考不仅考语文、数学、英语,还有文综、理综,光科目我们就可以完虐古人,当然古人讲过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以考试科目的多少评判考试的难度,从我查到各个省份考试录取数据,陕西省2019年录取26万8千余人,录取率为82%,甘肃省录取223123人,实际录取率为83.63%,低一点的2019天津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录取新生6970余人,批次A阶段录取新生30870余人,天津市2019年高考人数共55875人,天津本科录取率约为67.7%,而在古代科举考试中,顺治初年,乡试全国顺天、江南录取160余名,浙江、江西、湖广、福建超过百名,河南、山东、广东、四川、山西、陕西、广西、云南各省录取人数都在90名以下,贵州只有40名,基本每三十人中出一个举人。

    举人之后再参加会试,会试录取雍正八年录取最多,全国只有406人,一般在200到300人之间,在乾隆五十四年,只录取了96名。录取大概每20人录取一人。在乾隆年间,有个特例台湾士子来京参加会试,每10个人录取一名。一般每省中式的多的有二三十名,少的只有十多名或者几名,不得不说古人的科举考试真是太难了,那么作为满族的八旗子弟能否参加科举考试呢?

    清朝规定,八旗子弟要以骑射为本,左文右武,不提倡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统治阶级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让满族八旗子弟学习武艺,毕竟古代只有掌握了军事,统治才能牢固。到了顺治八年,对于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开始放松,首次允许八旗子弟参加乡试、会试,那一年满洲、蒙古、汉军生员一同在顺天府参加乡试,当然对满洲八旗子弟考试作了区别对待,规定满洲、蒙古一榜,汉军、汉人一榜。这样就导致那一年殿试后有两个状元。八旗子弟考试的内容也相对简单,乡试作满文一篇,会试作两篇,汉军考《书》艺一篇,《经》艺一篇,如果不精通《经》,可以写两篇《书》艺,第二三场考策、论各一篇。

    清朝科举考试前期的政策对于满洲八旗子弟都是很友好的,试题也较为简单,汉人科举考试比起来就难太多了,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决定八旗子弟和汉人一起考试,再不分例,而且在参加考试之前,满人要先考马步箭,骑射合格者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从此以后便成为定制,八旗子弟必须遵从,顺治八年,科举取满洲50名,汉军50名,蒙古20名,到了乾隆九年,满洲蒙古共录取27名,汉军取12名。由此看出随着康熙对八旗子弟科举考试的规范,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条件更为苛刻,这也满足当时统治者者不提倡八旗子弟参加科举的政策。

    八旗子弟和皇家宗室还要多考一科翻译,有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两种,满洲翻译是满文翻译成汉文或者用满文作一篇论,蒙古翻译是蒙文直接翻译成满文,不准翻译成汉文,录取者根据参加考试的不同有翻译生员、翻译举人和翻译进士。

    古代不提倡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而鼓励他们学习骑射,是为了能从武力上更好地得到训练,从而能加强自己对汉人的统治,但是八旗子弟却游手好闲,过起了享乐生活,抽大烟、遛鸟、逛柳巷,更加加剧了清朝的衰败,尤其到清朝末年,清朝皇室无人可用,只能任用汉人担任要职,八旗子弟最终还是没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旗子弟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先学会骑射再考翻译,这也太难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cv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