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我就喜欢理发。

母亲说,我从小就没剃过光头(胎毛)。
家住乡村,上乡镇不便,乡镇逢赶集时有摆地摊的理发点。理发店收费较贵。父亲就自购了理发四大件:推剪,条剪,剃刀,梳子。并给我和兄弟理发。
推剪容易生锈,父亲就用燃灯的煤油来润滑。仿佛还有一点香味(大概是价格较贵的缘故吧)。
理发后,凉爽。夏天洗澡易干。摸着短短的发茬,感觉如稻谷茬或麦子茬,收获感满满。
上中学后,嫌弃父亲理发的样式不好看,就上理发店理发:洗发,剪发,修面(刮胡子)。修面时,有经验的师傅会在后脑勺下发的后背刮一下,凉凉的,感觉很好。理发店价贵人多,夫妻店的孕妇也亲自上场。但一般孕妇不给成年男人理发,因为据说被孕妇摸头的男人,得倒霉三年。
工作后,先是到宿舍楼下的个体理发店理发,后来去连锁店理发,再后来理发还带按摩,又有充值卡办理,专用洗发水等等。突出“理”,凸显“保持造型”,却失了摸得着发茬的感觉。
一场疫情,夫人自购了一套理发用具:电动推剪,条剪,梳子,围裙。
用模具,剪出短短的发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