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4月7日从开始学习《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道的主要经典。在春秋末期有老聃所著。
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时高出当世。是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并称他为"龙"。
《道德经》共5000余言,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概括起来有三大内容,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体现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道德经》中人生哲学的特色。在书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著名政治主张,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原则,"无为"就是属乎自然发展。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称;"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
所以要从常无中,去观察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从常有中,去观察天地万物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称谓不同,它们都很奥妙。如果不断地去探索它们,就可以找到通向万物奥妙的大门。
老子,把"道"作为哲学概念首提出来。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老子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是"无"产生了天地,天地又产生了万物。
今天开始读感觉到,有些深奥。坚持,会一步步的清晰明朗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