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培
小培是我们所有孩子中家庭最困难的一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实在难以想象,2016年了,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
第一次见到小培,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代这个社会居然还有小朋友穿得如此破破烂烂,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脸上全是黑的看不到皮肤的本色。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下意识地往破帘子后躲,䀶神里怯怯的。
小培家的房子,比我老家一般人家的柴房还破,与其说是房屋,不如说是靠着邻居家的一堵墙随意搭的茅棚,阴暗潮湿,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怪味。
小培8岁,但他的父亲已经快70岁了,本来是村里一老光棍,劳动能力差,妈妈是小培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一个30多岁的“疯子”,生下小培后,原本极差的生活环境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小培妈妈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成天除了疯跑就是坐在门口自己打自己,嘴里念念有词。
小培生在这样的家庭,实在太不幸了。虽然我们内心很不认同他父亲的做法,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大人的不负责任不是孩子受罪的理由。我作为一个母亲,实在看不得孩子如此遭罪。
我找儿子同学的妈妈募集了一些被子,衣物送给小培,其中一个妈妈在实地考察后决定和小培结对,开始了对他的助学资助。
小培因为家庭情况太特殊了,老师们也对他特别关照。所以,对他的情况我们掌握得比较多。
每次下乡,都能看到小培一点点在变化,长高了,人也精神了,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整洁了。见到我们不再胆怯,而是会小跑着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只要我伸出胳膊,他肯定也会过来轻轻地拥抱我一下。初见时他很小,我可以轻松揽过他的肩膀,可是,等他初三时,我只能仰望这个快1米8的大小伙子了。给他买的鞋,由35码变成了44码。孩子真的长大了,眼神越来越清澈坚定,虽然他的家庭很困难,但我相信孩子绝对不会像他的父母那样风雨飘摇了。
我们春雨的长期义工小贤正好在当地工作,所以由他牵头,帮小培家落实了一些扶贫政策,村里帮小培家盖起了两间像样的平房,妈妈也送到精神病院开始了正规的治疗。他的家越来越像家了。
小培初中毕业后,老师结合他的具体情况推荐他来城里上技校,很快就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
每次春雨的义工看到小培,心中都会更加坚定坚持做助学的想法。还有比帮助一个孩子成长更有意义的事吗?可能我们一年少吃几顿大餐,少买几件衣服节省下来的费用,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在镇上求学租房或吃点有营养的饭菜。
很多事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做着做着,或许,意义就产生了。那些质疑或者迟疑的干扰,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