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泽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934/c4d44c9f865c0616.jpg)
近期,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员工被打屁股”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多数网友对该银行这种极端的所谓“自我超越”的培训方式表示震惊。评论几乎一边倒地讨伐培训机构的老师,怒斥其行为侵犯了员工的人身权益,是一种带侮辱性的“教育方式”。
而在看过这段打屁股的视频后,令我更为愤怒和不能理解的是当培训师在当众打屁股时,包括被打员工在内的现场200多名被培训人员竟然没有一人反抗或者提出异议,以致于这种荒唐的行为得以进行下去。
员工如此逆来顺受的表现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平时是怎样的一种工作环境造就了今天这场笑话。劳动关系本来就是平等、公平的,理论上,不存在任何一方低于另一方的情况,如果员工受到不平等待遇甚至是侮辱时,都可以告发、起诉公司。而事件中并没有员工站出鸣不平,这种敢怒而不敢言的做法恰恰是现在一些公司内部存在的真实情况,这种场景与封建时代的暴政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虽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生活中地位是不平等的,用人单位常常都扮演着强者的角色,而劳动者则通常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双方之间存在的行政隶属关系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拿来当其不合理甚至违法行为的挡箭牌,以致于当员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却往往不自知。有时候,劳动者法律常识的缺失,也是造成这种事情发生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这种违法行为在一家银行的培训过程中上演,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报道称,之所以涉事的培训师会被邀请到该银行进行培训,其实是因为“口碑传播”,使得该银行派了副行长和人力资源经理去另外一家农商行的培训现场考察,因对培训内容满意,从而与培训机构签约。这一内容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如果一开始培训中的体罚内容银行是不知情的,那么还情有可原。而这种以输入暴力并期待有业绩产出的不合逻辑的思维竟然被一家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致通过,这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这让我想起前些天看的一期《四大名助》中的一个案例,母亲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骂自己13岁的女儿,平均每周要打上4、5次。当主持人孟非质问母亲为何如此频繁地打骂孩子时,母亲理直气壮地回答道:跟她讲道理太费时间了,而且我也不善言辞,打她要更加方便省事!此话一出震惊四座,这样的话从一位母亲地口中说出,是多么让人心寒。
仔细回想,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在少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是父母还是企业管理者,多多少少都会有其自身的意识缺陷。孙子兵法开篇就讲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慧、智商、智谋是领导者必备的第一能力。无智,之后的“信、仁、勇、严”都是建立在一个无知层面上的错误判断。古代打仗,一旦将领关键时刻不明智,轻者兵败,重者亡国。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公司兴亡,都是领导层一步步计划出来的。孔子说过“好的政府能做到使近的人感到快乐,远的人受到吸引。”管理公司与治理国家其实是一个道理。
市场经济告诉我们,体罚培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其消费群体。因此,与其讨伐培训师,还不如想想是谁给了他市场。打屁股事件中,更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是劳动关系中的种种深层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