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知当有知

作者: Sencer | 来源:发表于2021-11-11 21:55 被阅读0次

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题目,是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那些无知。现在来看,如果不是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是不可能知道那些无知,很大程度上还会处于岁月静好的状态。

今天想一下以前的一些想法,会发现竟然是那么的无知,可是,如果不知道反思,或者是在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去认真的反思过去和将来。

假如说一个人从来都不知道去反思,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现在来看什么是无知?可能会有人说,不知道的事情都是无知,这只是无知的一种表面现象,还有一种无知是自己明明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这样的无知理论上应该叫做把无知当有知。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说一些持知识无用论的人,他们为了躲避学习的枯燥乏味,编出来一些在学校学习不如在社会实践的谬论,更有一些没有学问的人成功案例的证明,使得一些缺乏思辨的人成为跟风的对象。某些方面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结果。

从古到今的历史演化中,对于知识否定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在任何一种技术出现的时候,就会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在这样的变革中,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程度也在发生着悄悄地变化。与此同时,那些反面的声音也会变成另一种声音出现。

事实上,任何时候都会有例外,在知识探索的路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的瓶颈,正是一种把无知当有知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说?可以看一句这样的话,生亦有涯知无涯,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些瓶颈的另一面不就是突破之后的情景吗?进一步的来说,任何时候的瓶颈不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知道了答案之后的那一刻,是否会有恍然大悟那样的感触呢?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在苦思冥想之后开悟那一刻,那一刻或许会让一个人从中感受到有知的快乐。可是,在未开悟之前的时候,如果有人对自己说出那些答案,自己的反应会是这样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就像一个人在考场上自己把答案找出来,与从别人的卷子上看到的答案,看似同样的结果,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前者是凭着自己的个人能力找到的答案,带来的是正反馈,那种感受是从无知到有知的探索。后者则是一种无知的行为,看似是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实际上却是以自欺的方式蒙蔽了自己,这样的方式带来的往往是负反馈。

一个人在正反馈中,获得的是喜悦与成长,在负反馈中,得到的则是更多的消极。可以想象一下,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够从做的事情中获得快乐和成长,长此以往,就会被那些从经常获得正反馈的群体超越。很多人的落后,往往与他们把无知当有知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人有一个标志性的特点,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以知道自居,即便是不知道,也会表现出一种内行的状态。

相关文章

  • 莫让无知当有知

    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题目,是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那些无知。现在来看,如果不是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是不可能知...

  • 八莫八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莫让悲伤留于心头,要快乐。 莫让懒惰占据身体,要勤快。 莫让恐惧支配精神,要勇敢。 莫让无知指挥大脑,要科学。 莫...

  • 无知与有知

    最近在读梁文道先生的旧作《关键词》,很好的一本书。在梁先生这本书中,他写了中国近些年发生的种种可笑可叹可悲可感之事...

  • 无知胜有知

    “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前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清华大...

  • 无知与有知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人的生命不算长久,可知识却那么多,每每想到这些,不由自主地觉得情绪低落。每次看到知识类的书,就...

  • 无知与有知

    清晰的记得,我在上高中时,历史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那就说明你学到了知识。在不断进步,你越...

  • 无知和有知

    文/葭州寒雪一个人的眼界和认识,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也许这句话看上很绝对,但是命运是不是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呢。“我命由...

  • 阅读分享丨从小白到高手:学习四个阶段(2)

    从无知无能到有知无能,从有知无能到有知有能,从有知有能到最后的无知有能。这其中除了学习知知,就是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 我是无知2

    无知的少年,有知的自己。

  • 我是无知2

    无知的少年,有知的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让无知当有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qt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