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微笑主义整合心理学》中的心理理论基础章节,初识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和他的“ABC理论”,重点了解了非理性信念以及非理性思维方式,引发联想当下家庭教育“焦虑”现象。
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因为飞速发展的时代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人们的欲望也极速膨胀,而常常忽略了现实的可能性。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在非理性信念的支配下,常常既脱离孩子成长发展规律,又脱离孩子个体实际,给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成长压力,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大都概括化地把学习好、成绩好、考上好学校、找个好工作, 视为人生美好的最佳线路图。他们忽略了人的遗传基因、天赐禀赋和成长环境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一方面,要求孩子只管读书;另一方面,又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照,给自己孩子贴上你不行、你不努力、你没有用功等等概括化的负面标签,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压灭了。非理性的概括化看待自己的孩子,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许多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常常置于“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绝对化地要求孩子“必须听话”、“成绩一定要好”、“要德智体美全部优秀”等等。家长以自我期待为中心,并用绝对化的思维确定对孩子的要求,结果不但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把这压力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十分脆弱,不愿让孩子试错,更容不得孩子犯错,孩子学习出现一点波折,家长就会视作灾难,因为在她们灾难化思维看来,“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一辈子完了,人生就毁了。”
当代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非理性信念裹挟下,深陷全程“焦虑”。家长挣脱非理性信念之时,才是中国孩子解放之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