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齿白七分俏”,此言还真是,一出口就戳到了点子上。如今是个社会交往越来越多,人与人面对面也愈来愈频繁的时代,或者说已经到了一个以牙齿表现个人素养的时代。倘然牙齿不整洁,那犹如衣冠不整,很影响社会打分。而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呢,则不仅赋予我们健康美好的形象,更表明你是一个有生活品味的人。
之所以有了上述一段感慨,是因为遭受到了妻子随口而来的批评——怎么没事时口腔内老有些怪异动作,感觉很是怪诞——天,这种极小的还不在脸面上的下意识动作居然也细心的妻子看出来了,连自己都没对镜打量过呢。反正人本来就丑,而今大半生已过,随它去吧,爱咋咋。而之所以有此“秘密”,是随着年龄段增加,尤其进入垂老之年后,便不断有牙齿由于老化而不能坚守岗位,而这种松动一般要持续老长时间才彻底脱岗;那些老化且丑陋的牙齿似乎在对自己的老地界,对自个儿熟悉的老舞台则始终恋恋不舍。而这种未能和谐安稳,坚守到底的小动作有常常被作为口腔老大的舌头察觉,于是不时过来舔舔咂咂,抿抿抚抚。
哈哈,看清没?天下之大,凡为夫者,嘛样的小机密动都甭想瞒过妻子,那些歪歪心思你压根儿就不要滋生,记住了没?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如果把骨骼比为铁,那么牙齿就犹如钢了。据牙科医生说,若果用物理学的硬度计来测量,牙釉质的硬度为9,金刚石为10,也就是说牙釉质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以和特种钢材相媲美。不过,牙齿的咀嚼力虽然大得惊人,甚至可以与特钢相媲美,但也应注意磨损。特别是老年人应尽量少嚼槟榔、啃甘蔗、嗑榛子瓜子、吃炒豆;即使是年轻人,也不能把牙当钳子用,去开瓶盖、拔针、咬钉子等,平时用的牙刷其刷毛也不可太硬,否则会导致牙齿磨损。
对于很多人而言,牙齿和其相关的健康问题一度并不那么紧迫。毕竟,它不像心脏和肾脏,不能正常运转就意味着死亡。但关于牙的疾患,我们仍然不能小觑。否则就不会有“全国爱牙日”这样的专门节日来关照它了。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不惟今人,古人也一样,遭受过由牙齿带来的种种不适甚至痛苦。
号称乐天派的白居易,好像也斗不过牙疼,疼得要命,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妻子/奴婢煎药帮助,一番煎熬之后,疾患终于得到了矫正:
《病中赠南邻觅酒》白居易(唐):
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
而韩愈的《落齿》一诗则是另一种哲学思考: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周日掉一颗,今日落一例·······韩愈从自身牙齿掉落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牙齿落掉是不可避免之事,而且展现了他的心性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的过程。诗的结尾更是精妙,将落齿之事上升到了人生态度与人生哲学之中。坚守到合眼的那天,看它还掉不掉,这叫大气。
宋代的陆游生平写了一百五十多首关于牙疼的诗,可见其对牙疼的感悟和阅历有多深,如下这首最为出名,龋痛难仍,迫切希望能好起来。
《龋齿》 (陆游):
人生天地间,本非金石坚,
况复历岁久,蠹坏无复全。
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
昨暮作尤剧,颊辅相钓联。
欲起嬾衣裳,欲睡目了然,
恨不弃残骸,蜕去如蛇蝉。
或当学金丹,挥手凌云烟,
逢师定悠悠,丹成在何年?
真是无愧著名诗人的称号,连“龋齿”到了其笔下,居然也那么富余诗意。
再看看明代的吴俨:
《齿落》 节选 吴俨 (明)
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
但愿不肿痛,叫号动邻里。
牙在也罢,掉也罢,都没什么,而因牙疼而搅扰到四邻,才是问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