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known rather than to be validated,即我们要寻求了解,而不是寻求认可,这句话是我在看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时候学到的,非常重要,它是与人相处的底层逻辑。其实更底层的是Carol Dweck教授提出来的两种人格:成长型人格与固定型人格。
认可当然很重要(毕竟在远古时代,被群体抛弃等于死亡),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短期的认可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满足感(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但是长期的认可并不是眼前这些“虚”的东西可以带来的,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成长才能获得。人们总想要眼前的认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从一开始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这上面无论谈什么话题都毫无意义。
很多的伴侣,他们就是没法认真地坐下来沟通,跟对方讲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先进行价值判断,证明自己是对的,维护自己(当下的)尊严,如果另一个人懂得理性思考,这还好办,不至于吵起来,如果两个人都被热血冲昏了头脑,基本上就到分手或离婚的边缘了。
关于吵架,心理学家们说,要控制一定的比例,正面:负面约等于5:1,这样两个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好。还有心理学家写书,教人们怎么正确地吵架……我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非要区分正面和负面?如果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让彼此都变得更好,那坐下来,针对一些分歧较大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不挺好的吗?放下各种评判,把彼此真实的感受、想法都说出来,这就能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然后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将来就能相处得更加愉快。
当然,可能有一方不太喜欢用言语来表达,可以用其余方式,比如,写信,或者行动来表达,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脑子不是好东西,练过的脑子才是好东西。大家都认为吵架不好,心理学家却说,正确的吵架有助于亲密关系,但是,与其说是“吵架”,不如说是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商讨,开诚布公,讲出真实的想法,这就可以了,最重要的一点:不必带情绪。
当然,什么是关键性问题,各家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需要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买房、买车、职业转型、是否要孩子、想要几个,等等,这些关键性问题都讨论清楚了,那就能够和谐相处,这段关系会反过来促进彼此的成长,不至于消耗彼此,甚至到最后变得黯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