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读诗经
短短四周的共读行将结束了!此刻我的心可谓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记得在共读第一周的时候,我说过,诗经是不容易读的。但在经过四个星期的共读之后,先前感觉年代久远、理解不畅的那些篇章现在我读起来也开始能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味道了。同时,我还在诗经中找到了不少成语的出处,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更增添了我读诗经的趣味性。
本次共读主要学习了国风和小雅两部分,而对大雅和颂的部分并没有涉及。但是对于国风的了解对我来说是空前全面的,分别学习了邶、鄘、卫、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的十二诸侯国以及周南、召南、王风这十五国风。一个月来,十五国风面面俱到,可谓走马观花。
不同国家的国风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大雅、小雅,相对比较正经一些;王风表现更多的是哀思,以象征王道的衰微;产生于郑州一带、中原腹地的郑风和与之相近的卫风则相比起来更活泼一些,反映了当时的当地比较开放的民风、民俗;秦风则是另一番雄赳赳气昂昂、同仇敌忾的景象,而有别于此的蒹葭一诗却展现了秦人少有的缠绵浪漫、柔情似水的另一面。
读“豳风·七月”,深刻地理解了“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因为火球西下),而不是形容暑伏天的炎热;读“郑风·子衿”,可知“青青子衿”原本指的是一位女子爱慕的男子,而不是表示对人才的渴求,可知曹孟德也会断章取义;读“小雅·鹿鸣”,可知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一种宴请新科举子的“鹿鸣宴”。
改编一句诗经中的句子,借以表达我对诗经共读的不舍:未见诗经,忧心忡忡;既见诗经,我心悦然。我愿就这么一直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