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景行读书会总结分享
读书纪 | 第六课 理性 vs 状态,“西式思考”vs“中式思考

读书纪 | 第六课 理性 vs 状态,“西式思考”vs“中式思考

作者: 李萌萌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22:26 被阅读6次

2017年11月12日 请假

连着2次没和大家见面,有点念想。

这节课的主题是正心修身,据说重点仍然讲了不少“诚意”。不在现场,自己去读,总还是少了点东西,这次索性从正心这个新概念入手,写写我从头到现在对《大学》的整体感触。

因为一直有逻辑强迫症,所以从格物致知讲到正心修身,每次往前推进一层的时候,都忍不住再从头顺一遍所有要素的关系。表面看起来,八条目是层层推进,从格物到致知,从致知到诚意,从诚意到正心,从正心到修身,每一个概念都是下一层的“本”。

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往往很难精确区分这几个条目,所有内容翻来覆去,前后嵌套,总觉这些说法差不多是一回事。格物里面套着致知,诚意连着正心。

这让我想到,最近常在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

因为习惯了条条框框的思维方式 -- 我自己把这种思考方式定义为更“西式”的方式 -- 相较于中式的概念,“西式”思维模式更看重逻辑分析,倾向于用坐标或公式解析世界的方方面面,或者把遇到的问题套用到不同的模型中去。想要改变结果或者达成目标的时候,总忍不住以终为始,倒着拆解出各种相关的变量,然后像进行化学反应实验一样,从理论上去解析:增加或者减少某些变量,八九不离十能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职场的角度看,这个是我们喜欢说的“底层逻辑”,或者“数据拆解”,是很实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工具,能快速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但是到了某个阶段,我发现这种方式会“失灵”:因为它过于看重精确分析,而忽视了一些微妙的因素,比如说人的因素,比如说对全局的一个更大的想象图景 -- 毕竟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以一种规矩的方式被限定在既定框架中了,反而很难突破某一个层级范围。

(这也让我想到当年清末改革派想要激烈变法时,遇到的问题。不少也是太过于专注在技术层面,比如变法的范围内容和推进速度,而忽略了对人和全局图景的关注)

相较而言,“中式”思维方式不同,“中式”的“逻辑”或者“哲学”,更有一种“混沌”的感觉在,讲究的是度,是止,是那个恰到好处的状态,但这个状态,不是靠精密的配方调配出来的,而是更多从“心”出发,找到的那个恰好的点。

比如像前面说的,从读《大学》来看,6节课读下来,虽然我常常想要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去“归类”这些条目,但总觉得这些要素之间的千丝万缕,很难严格清晰的划分边界和关系,而如果想要试图去定义或解析各个条目的状态,它又往往没有明确的达成标准或者路径。

但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从条分缕析的归类推演,换成一个状态式的图景想象,八个条目,颇有一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从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甚至再往上,修身齐家,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 ---嗯对,“自然”比较接近,我想象中这个图景的状态 -- 这个状态,就是一种自己从对外观察归纳,到对内所思所想,再到对外输出,整个非常清透的状态。

对外不会被表面的东西或情绪或魅惑,对内也足够诚实,保持一份本心,不会被情绪情欲所奴役。而从头到尾,其实不过都是在处理自己和外界,外界和自己,甚至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这个核心,还是物与人的互动,在物之中去自察反观自己,而较少像“西式”中,会把某一个个体作为单独研究对象去抽离。

但也是因为这个“混沌”的状态,我反而觉得中式和西式应该是个互补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我们用中式处理和“人”和“心”有关的状态,让自己不被一些“障眼法”所迷惑;同时呢,也可以用“西式”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具体的事,条分缕析弄清楚达成目标的各个步骤和变量方法。

相关文章

  • 读书纪 | 第六课 理性 vs 状态,“西式思考”vs“中式思考

    2017年11月12日 请假 连着2次没和大家见面,有点念想。 这节课的主题是正心修身,据说重点仍然讲了不少“诚意...

  • 教会你如何思考读书笔记

    5步法小结vs六顶思考帽 思考过程 逻辑框架5步 理性决策6步vs PISCO 第一次尝试康奈尔笔记,心情指数5颗...

  • 往后余生, 不做杠精

    昨天跟我弟聊天,他说现在学生的中式思维已经定势,英语老师应该用西式思维思考,教学生用西式思维思考,所以中国人根本教...

  • Git 学习笔记

    - Git 入门学习参考 : Git教程 - Git vs SVN: 分布式 vs 集中式 - Linux 下 G...

  • GIT使用总结

    集中式VS分布式 分支管理 常见命令解析1)git status 状态查看2)git stash 备份3)git ...

  • 正面思考vs强力思考

    “如果三个小时的车程,或三个小时的飞机,或三天的路程就挡住了你去做你需要做的、也想要做的事,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拦住你...

  • view的操作在loadView还是viewDidLoad

    本文包含对这篇文章的总结与思考loadView vs viewDidLoad FOR PROGRAMATIC UI...

  •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七篇

    活在未来vs活在当下 差别 从未思考过如何活在未来-----现实和未来彼此对立 基本思考过如何活在未来----...

  • #20170510# @楚妍 的日课

    1.如何避免写作拖延? 不要同时开启创作模式 vs 编辑模式。 a.当你精心思考时,理性谨慎地挑选着每一个字词、每...

  • 2019-06-09/Excerpt01-王世民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需要提升的不是战术上的勤奋,而是战略上的高级思考策略。 【Q】战术 vs 战略、高级 vs 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纪 | 第六课 理性 vs 状态,“西式思考”vs“中式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ds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