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种文体,当时大多数学习的古文都要求背诵。——我是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大学选择的是理工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文言文的阅读完全是“自学”了。如何读古文呢?对于只受过中学文言文教育的我们来说,应该从古典白话小说入手,比如四大名著、三言二拍之类的。读他们是培养语感,古典白话小说毕竟不同于现代汉语,里面有不少文言文的痕迹。这是第一步,这一步也很简单。
然后可以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比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这类文言小说虽说是文言,但难度并不大,加上有故事、有趣,也容易看下去。这是第二步,这一步主要是积累简单的实词词汇,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
接下来就可以看一些经典的文章了,比如史记、资治通鉴这类叙事体。这是第三步,这一步主要是培养耐心,啃大部头、长文章的耐心。
如果有兴趣的话,接着可以看一些散文,明清小品文,古人的论说文(实话实说,古人论说文的逻辑实在不敢恭维)。这是第四步,可以培养对文言文的文字审美,包括文字带来的美感和气势。
以上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包含了上一步的内容,不可简单的拆开、分裂来看。
最后,就是阅读赋、诗词。诗词类的文字,对词汇的用法比较灵活,如果从诗词入手,去学习文言文,就不容易有所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不是去硬着头皮学(实际上,一个人也无需强迫自己学习文言文——除非生计需要),而是能从中带来审美和享受,那么日益精进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说下对书籍的选择,很多人以为古籍类要买繁体竖排,然后呢,每每遇上不认识的字词便抱着古汉语字词典、辞源来查询,时间一长,容易了无生趣(除非你享受查字词典)、懈怠、放弃。实际上,如果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不够,这类书还是慎重选择的。我以为对于初读者,选择有注释、解读的版本更好——这样虽然会显得逼格不够,但这是敲门砖,把这类书读透,再选择阅读繁体竖排也不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