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读书
读书笔记:《论语》第一篇学而(9~16)

读书笔记:《论语》第一篇学而(9~16)

作者: 驿舟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10:25 被阅读0次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祭祀远代先祖,这样就能使人们的道德风俗重又变得敦厚淳朴。”

先是孝,再是慎终,再是追远,这是念本,也是继往;尊敬兄长,尊重自己的生命,再到爱护子孙,再到关注人类的未来,这是开来。只有这样,人类这条生命的长河才会络绎不绝,精彩纷呈!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去到一个国家,就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策和治理情况,这是他自己求得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得到的。他获得的方法,大概与其他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孔子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温、良、恭、俭、让”上做到了极致,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主动问政。但想全面了解某地的情况,来科学地进行有效治理,仅靠“温、良、恭、俭、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全面细致深入地调研。

不谈社会治理吧,就个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温、良、恭、俭、让”,都足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典范!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观察这个人的意志;父亲去世后,要观察这个人的行为;如果他能长久的坚持父亲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就可以说是真孝。”

孝悌,为仁之本,孝,更首当其冲。但在新时代,我们对孝,要有新的定义。孝,就是继承父辈好的传统,但同时,也应摒弃错误改正缺点。这样,也是对父辈形像的一个改善和美化吧,这不也正是孝的一个侧面体现吗?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其实也是指,坚持父亲正确的原则,不是全盘继承,不是错误和缺点都继承,而是有选择性地继承。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施行,能使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这是最重要的。古代圣君的治理之道,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礼这一原则。有阻碍有悖乱的地方,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礼,是等级制度的产物。春秋时期及以前,为维持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社会治理,所以有礼。无论大事小事,一切依礼而行,就没有僭越。但放到如今社会,各阶层除经济条件的客观差异外,其余都应该是平等的。每种人,每个阶层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丰富的不一样的人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符合道义的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据的都是可以确信的,这样行事就比较稳妥。”

这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我的解读是,前面是强调两个方面,一为信,一为恭,后面则是两者的综合。信符合义,恭符合礼,就是因不失其亲,如此行事,焉能不宗。宗,就是可靠,稳妥。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好,但做事却很勤敏,说话也谨慎不犯错误,总是向有高尚道德的人学习来不断地修正自己,这样就可以算得上好学了。”

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安贫乐道的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让很多儒学之士坚守了自己的底线。但在我们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适度的物质享受早已是人们的正常的合理追求。我们不需要安贫,但却不可以不乐道。

“就有道而正焉”,仍然是我们在社会中继续学习,不断进步的有力保证。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样算可以的了。只是还不如在贫困时乐于道,富裕时好于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告诉你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出来的。”

就个人修为方面,“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一层,“贫而乐,富而好礼”又高一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则更进一层。所以孔子说:“子贡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由此亦可见,《诗经》是多么深奥啊!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就回到了开篇“人不知而不愠”,首尾照应。这里更进一步,“患不知人”。不知人,就做不到“无友不如己者”,就做不到“就有道而正焉”,就做不到,亲近好人,远离坏人。

相关文章

  • 孝、礼、义最好的做人准则

    带着家人一起手抄《论语》第2天: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11——16节 这几节被归为“学而篇”里,主要讲的还是“孝、...

  • 论语第一篇——学习篇

    开始阅读《论语》第一篇——学而(本文摘自360个人图书馆)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 一起诵读《四书五经》吧

    一起诵读《四书五经》吧 文|张爱敏 2021.02.05《论语·学而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 handone读书笔记:到底如何学习?

    论语看了好多遍,但一直没精力写读书笔记,今天周末,再读一读,写笔记一篇,分享给大家。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中的第一段...

  • 《论语》学而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学而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这样的意义,...

  • 《论语》学而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死亡,追念久远的祖先,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民风就会淳朴厚重。 慎终,一...

  • 《论语》2018年10月06日

    《论语》: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

  • 《论语》民间手抄版

    第1章 论语学而(1)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

  • 《论语·学而》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学而》为其第一篇,共16则,专门论述了学习的本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论语》第一篇学而(9~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jm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