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九

作者: zbcao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13:56 被阅读3次

1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风化又或教化也需要这种青萍之末的,而名位权重之人,更容易当。另也借此理解先知觉后知。

2 汉桓帝时有三互法,即“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司马光引叔向言语,“国将亡,必多制”,他自己论道:“及其衰也,百官之任不能择人,而禁令益多,防闲益密,有功者以阂文不赏,为奸者以巧法免诛,上下劳扰而天下大乱。所以然者何哉?逐其末故也。”他举了个例子当权者群邪不管,却禁忌这些本就缺人的官职。其实就是一句在位者不懂治国,也不知治国之本。还有国将亡必多制,只是些扰民缘木求鱼的制,还有灵帝时买卖官爵,充皇帝私人金库。这现象出现基本也就预示帝国待被推翻了。

3 辽西太守赵苞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却被鲜卑寇抄,作为人质威胁。苞说了些忠义难两全的话,他母亲也赞赏他这样做,苞下令进攻,寇贼被灭,他母亲妻子也死了。葬了他们,苞也呕血而死。其后又记载桥玄儿子被绑架,登楼求货,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贼乎?”于是玄子与贼同死。--人生本就面临太多难以抉择事情,还要面对此种暴行,看着就艰难。玄上言:“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不知道如今的公安部门妥协的多还是不妥协的多,虽然这句话有些无情 但我还是偏向桥玄的。死无辜确实令人痛心,但纵暴虐,再去害更多无辜也不可取,只希望世上不再有此种抉择时候。

4 灵帝问杨奇:“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灵帝虽不悦,也没有砍他头,但如果直接说是商纣,那就难免于难了。说话是有技巧的。

相关文章

  • 汉纪四十九

    1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

  • 华杉版资治通鉴【457】邓太后厉行节约。2019-05-04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公元106年——115年 共10年 孝殇皇帝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1、 春,...

  • 汉纪 汉初纪

    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高帝,国号汉,推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汉之北郡,围北,至冬尤寒,故其地灵物善用冰雪霜寒。围...

  • 《资治通鉴》196:读书,也可能是一种玩物丧志

    学习内容:卷第五十七,汉纪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主要历史事件: 窦太后崩逝,宦官曹节、王甫谋划...

  • 《资治通鉴》173:凡是打比方的东西,都需要谨慎对待

    学习内容:卷第四十九,汉纪四十一(公元106年—公元115年,共10年) 主要历史事件: 太后下诏裁减后宫日常用度...

  • 读【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笔记(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七/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 熹平四年(乙卯,175)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

  • 汉纪十八

    1 疏广宣帝时为太傅,很有名誉。有一天他对侄子少傅疏受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辞...

  • 汉纪二十

    1 萧望之是麒麟阁功臣,也是宣帝留给元帝社稷之臣,因为人正直,和内侍外戚不和。有一次佞臣设计诬告,元帝可其奏,可却...

  •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冬季,10月,刘邦率军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脖子系着绳子表示自己...

  • 汉纪三十

    1 王莽当政开始时,因为制度没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没有俸禄。而其后虽发俸禄了,但还有个政策,说要与百姓同忧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纪四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jv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