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点点是离人泪(下)

苏轼—点点是离人泪(下)

作者: 幸运的喵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2-05-23 06:54 被阅读0次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和词”与章质夫的“原唱”孰优孰劣,曾有过争执。归纳起来,观点有三。一说“原唱”优于“和词”,“曲尽杨花妙处”;二说“和词”优于“原唱”,“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三说“原唱”与“和词”均为绝唱,“不容妄为轩轾”。究竟如何?先不必妄下结论,还是先来看看章质夫的“原唱”。词曰: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面对一件艺术珍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同的审美观点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这是正常的。但是当两件同类艺术珍品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审美价值比较问题,“不容妄为轩轾”是不成立的,必然有个孰优孰劣的评价和选择问题,非此即彼。前面说过,章质夫的这首《水龙吟》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然而,只要与苏东坡的这首“和词”加以比较,章质夫的“原唱”就相形见绌了。

  大凡诗词,“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和词”胜于“原唱”,也突出表现在艺术构思上。“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但苏东坡却举重若轻,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写出了这首“和韵而似元唱”的杰作,真可谓旷世奇才。

  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经典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豪放派词人的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苏东坡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词独具的艺术魅力,给予读者不尽的审美享受。

相关文章

  • 苏轼—点点是离人泪(下)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和词”与章质夫的“原唱”孰优孰劣,曾有过争执。归纳起来,观点有三。一说“原唱”优于“和词”,“...

  • 苏轼—点点是离人泪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 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的最是伤情。然而,这世间最难的就是离别,那种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煎熬。 ...

  • 时间都偷偷溜走了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 苏轼 ...

  • “美”在一点

    李清照写秋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辛弃疾写落花:断肠点点飞红。苏轼写柳絮: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枝上花, 花下人,, 可怜颜色俱青春。 一寸光阴万两金, 今缘难放惜花心。 世间总爱惜桃李, 可曾细看飞杨花。 曾...

  • 离人泪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 引用诗尾句的最后三个字——“离...

  • 躺在回忆里的句子Chapter2

    一、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 水龙吟:点点是离人泪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经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至黄州,充当团练副使,无权签署公文,亦是不能擅自离开这个地方,相当软禁在黄州。 经过“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点点是离人泪(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k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