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如之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说: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自己。”
是啊,现在社会中“讨好型”人格太多,很多人总是在做完一件事的时候期待立刻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希望自己是关注度最高的那位,因此也失去了自己真正的追求
就像忘了其实自己一开始做这件事只是想要认真的做好每件事仅此而已;
就像有的人说起自己的变化就会说自己变化是由于过去的经历,但事实上不是经历改变了你而是你自己看待过去的这段经历的方式改变了你
是你自己的主观思想束缚了你的行为,主导了你的决定
就像阿德勒说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
我们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主观去评判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去主观性的定义一件事物的好或坏,所以相应的会非常希望能在别人的主观世界中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位,但这种来自别人主观的肯定或者讨厌真的如此重要吗?
为了看似重要的别人的评价而去苦苦经营看似融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身心俱疲,也许很多人在一天结束之后都会想,明天我一定不能委屈自己了,但当第二天睁开眼睛之后会又开始前一天的轮回
如果说人际关系是幸福和不幸的来源,那我们就尽可能去寻求让我们幸福的人际关系吧,不幸听起来就已经很让人后怕了,好的人际关系不会让你时刻停留在猜测别人对你的看法上,只会让你觉得轻松
就像这本书推荐序二中写到的,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就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舒服,就像你告诉好朋友你很爱旅游,虽然这不是他的爱好,但是他会支持并理解你的行为甚至以你为傲;
好的人际关系是你可以表达对我的看法以及评价,但是不一定会是让我期待的更不会让我对自己有所动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