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怎样消磨的,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其间乘隙而生的恶习并不是不可纠正的,而在这个时期养成的美德也许要晚一些时候才能发生效益。但是,就一个人真正开始生活的第一个年头来说,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这段时间并不很长,不够用来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因此,这段时间很重要,要求我们时刻加以珍惜;我为什么要坚持想方设法延长这段时间,其原因就在这里。庄稼要长得好,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延缓作物的生长,使其发育虽缓而可靠。要防止一个少年在没有余力做成人的时候变为成人。当身体成长的时候,精神也日益充实,使血液有精华,使肌肉有力量。如果这时候,让他的精神转向其他的地方,把应该是用来使一个人发育健全的东西用去培养另一个人,结果两个人都是那样的孱弱,使大自然的工作也不克完成。精神的力量也要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心灵和身体既然是同样的虚弱,所以也只能起到微弱的作用。四肢虽粗壮有力,并不因此就使一个人有勇气和天才。我认为,当沟通心灵和肉体的器官失调的时候,心灵的力量是不能随身体的力量而产生的。即使心灵和肉体的发育很匀称,但如果作为它们的动力的血液很干枯,缺少那种使整个机器的弹簧都富有弹力的物质,则它们也只能在那里有气无力地运动的。一般地说,凡是在年轻时候善于保养,因而没有未老先衰的人,其精神的活力总是比那些一有精力就开始放荡的人多的;为什么有品德的人通常都是比没有品德的人善良和勇敢,其原因之一显然就在这里。没有品德的人之所以能显得英俊,唯一无二地是依靠他们有一些刁滑的小才能,这些才能,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叫法,虽然他们把它们叫作机智、伶俐和精明;只有在有品德的人的身上,我们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发挥着伟大和高尚的作用,使他以他的良好行为,以他的美德和确实有意义的事业而超凡出众,受到他人的尊敬。
要防止一个少年在没有余力做成人的时候变为成人。卢梭说得不错,现在很多所谓成功学,就是把没有余力的少年变成成人。这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教育法。四肢虽粗壮有力,并不因此就使一个人有勇气和天才。不是因为这个孩子长得跟成年人一样高大,他的心性就跟成年人一样。凡是在年轻时候善于保养,因而没有未老先衰的人,其精神的活力总是比那些一有精力就开始放荡的人多的。这是养生的至理名言啊!有品德的人通常都是比没有品德的人善良和勇敢。机智、伶俐和聪明无法形成睿智和理性。无法得到他人的尊敬。
做老师的人抱怨青年人在这个年龄有一股火气,使他们变得不服管教,我看也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这难道不是老师们自己造成的过错吗?当他们让青年人的感官把这一股火燃起来的时候,他们岂不知道再也不能够叫它不燃吗?一位学究先生嗦嗦冷冰冰地说一阵教,就能够抹掉他的学生的心中所想象的那些快乐情景吗?就能够从他心中消除那些折磨他的欲望吗?就能够使他把他已经知道其用途的热力冷下去吗?在通往他所理解的唯一的幸福道路上遇到这些障碍,岂不使他感到愤慨吗?如果在你还没有使他懂得什么清规戒律的意义之前,就硬要他服从,他不把这种做法看成是一个存心折磨他的人对他任意胡为和心怀仇恨,又作怎样的看法呢?他回过头来反抗和仇恨那个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不要过早促动青年人的欲望产生和欲望,一旦激发了起来,再去禁止,那就产生了反抗和仇恨。
我确实认为,一个人使自己平易近人的时候,就更能够得到别人的爱戴和保持表面的威信。不过,我还不太明白,你对你的学生保持这种威信有什么用处,因为保持这种威信的结果将促使他产生种种恶习,而这些恶习,正是应该利用老师的威信去克服的;你这种做法,正如一个骑马的人为了制服一匹烈马,就使它去跳万丈悬崖。
一个骑马的人为了制服一匹烈马,就使它去跳万丈悬崖。卢梭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不过这是游牧民族的比喻,农耕文化的比喻应该是揠苗助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