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十分需要读书,读书也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大牛的人物一生辉煌,遥不可及,将毕生所学、毕生所经历印成铅字,变成一本本书,将人类的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
你去阅读这些书,他给你带来的启发和价值远远大于书本背后的定价,你说这件事情上不上算?况且你要是不太尊重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上下了一个盗版的电子书,也将大牛的毕生武学毫不费力地偷了去,所以写作对于作者来说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事情。
但是对于喜爱读书的人来说即使你付费阅读,给了赞赏,读书获取智慧还是一件格外上算的事情。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人生格局也许就差在两本大部头的书上面。
读书我读的不多,经常没有章法,不得要领。为了更好地写作,近半年来我在有意识地读书、总结,但还是不免犯下了一些错误,正好一起总结出来。一来给自己提个醒。二来也警示他人:我走过的坑已经竖起牌子了,请各位看官不要重复掉进坑里。
01 常常只读一个类型的书
我是文科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常常只读在情感上打动我,情节上吸引我的书。喜欢的是审美上愉悦的书,比如讲物件之美的《把玩》、《身体之美学》还有各类小说和散文。即使读历史书,也是喜欢那种作者主观猜测成分更多的书,情感为驱动。这类型的书和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像,抽象的、宏观的、有哲理的、想象的在内心某个深处引起我的共鸣,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不切实际的、模糊的,没有一步步可实施的步骤。
这带来的就是知识体系的不全面,很多时候我都处在一个我要做某某事情,那件事情一定是自由的、有成就感的,但是却没有具体到一天一天的目标和计划,往往就不疾而终。我的行动受我的思想影响,而我的思想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我阅读的书籍。
知识体系不全面,缺啥就要补啥。我发现我自己缺少计划性和现实性,理性思维不够。近来我也会有意识地去看一些时间管理、思维导图、自控力等方面的书,这些书没有那么多的抒情,往往一上来就告诉你该怎么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培养理性思维的书,比如从人类的进化解释人类的行为《自私的基因》我正在看,可以让我更客观地面对现实生活,理解人性。
灵修类的书籍我原先也很少看,主要我觉得会神神叨叨,只有有宗教信仰的人才需要。其实我发现并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调节身心,有很多这方面的书都可以去阅读。因为冥想课程我知道了一行禅师,他的《随处自在》、《活得安详》书籍就是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普世的道理,值得阅读。
总结:我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我发现要多去读一些培养自己理性思维的书,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灵修类型的书籍。
02 常常以书名取人
很多书可能特别会取名字,那些名字就勾住我的好奇心,忍不住买来读。但其实内容也就是那么回事。可是真正有些好书,特别是国外书籍引进国内后,书名起的很土,这时候往往容易错过它。我最近花了一个星期读了《营养圣经》这本书,对我健康饮食很有帮助。可是我差点因为它的书名嫌弃了它。
《女人出名要趁早》系列书这个书名是不是很鸡汤?很多一说起鸡汤文就反感的人很可能非常嫌弃这套书,但是我一口气读完了这四本的电子书,作者王潇是趁早网的CEO,她从女性视角讲自己的故事,不夸张情节,文章中充满理性和智慧,我真是收获非常大。每隔几年她出一本,每一本都能让我看见她的进步,听见更多的智慧。
总结:不要顾忌此书是励志女性,不要在乎是不是鸡汤,只要它对你人生产生启迪,那就是值得读的书,哪怕它的书名让你呕吐。
03 看一本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
真正是读书读的少,每次读书都喜欢从头读到尾,如果这本书让我觉得无趣,我都会忍着往下看,只是会下意识地去数页数还有多少才能看完呀,完全是应付任务的心态,那时候看书就是以数量取胜,看看自己到底看完了多少本书。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就更有限了。世界上有这么多书,哪能都一本本都从头读到尾?越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只看自己所需的章节,并不是忍耐着,一页一页翻完的。
总结:先明白自己需要进补啥东西,一本书内容可能往往大而全,我们只需要吃进去自己有用的东西,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可能用这个方法不太管用。
04 读完的书做的笔记我不能做到有效检索
有时候读书让我酣畅淋漓,作者写的都说到我心坎里了,点头如捣蒜,默默勾下这是重点,这是重点,划线做标记。等我读完了,发现痛苦的事情来了,就是要做笔记啦。
有时候摘抄就好累,好心酸,好多呀。最最心塞的事是好不容易做完的笔记,想再次利用检索查询的时候无从查起,做好笔记的本子就搁置在那,自做完笔记后就没有再被翻出来看过。
加上现在我的阅读习惯是大部头的书我会看纸质书,不太费脑子的我会看电子书,电子书阅读平台我也有好几个,所以这样更加加大做笔记的难度了。
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以后再次检索,能查到自己要用的内容。如果不能做到检索笔记的时,我觉得不如不做笔记,把省下的时间用来多多看书。
现在我做笔记也不再像原来那样一个一个字摘抄了,浪费时间。我会用一个本子按照拼音顺序记录我看的书,对于书是电子还是纸质我也会写明来源,特别能增长我知识的地方我才会摘抄下,其余的我会选择在书上勾画或者在电子平台上做标记。
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解书籍的目录上,了解该书的框架结构,并且把重要的章节和页码记录在检索本上,便于以后检索时可以回头查阅。但是这个方法还不是最优,未来还需要优化。
总结:最优化记录笔记的方法,让自己省下时间,又能高效的进行二次检索所需内容。
05 读书只为读书,缺少践行这步关键棋
我越来越能明白很多人沉迷于读书,书的世界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明事理、有自由、尊严的地方。但是当你从书里往现实一望,千疮百孔,读书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有力量去改变现实,按照书里的智慧去做,去践行。而不能光陶醉于书里的美好。
我在写作中发现,为了不断地输入,我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整合自己的思考。大量的阅读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就可能掉入一个坑,大量的阅读而不去行动,很多心得往往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因为缺少了实践的时间。
所以很多写作者都是言甚于行,只靠写写,自己也很难完成自己所定的计划。这是我自己的上周悟出来的一个隐忧。所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旦我在书里发现一个好东西可以践行,我立马放下书就去做,不让自己再等一等中偷懒。
但同时这点也可以反过来指导我们,如果我们在买书时搜到作者自己在现实中也在践行他书里所描述的事情,那么可靠性往往比没做的作者更强,读这些践行作者的书我们才会收获更大。
总结:读书写作让我们思想凝聚,最终是凝聚在践行上,别只让思想在路上裸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