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跟我说,最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无论怎样这辈子也不太可能跟伴侣分开(至少自己是这样想的),那就想着怎么样好好一起过吧日子。原来不太喜欢照顾他的起居,衣食住行,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做吧,做他的好妻子。想着他最近工作挺忙,胃也不是太好。于是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个小时起床,为他做好早饭。可是似乎费力不讨好,每天早上他都会边吃饭边唠叨。比如今天早上,知道他要出远门,就想着给他做西红柿鸡蛋面吧,汤少一点,面多一点。就怕他像往常那样汤多面少,万一支撑不到中午怎么办?再说这大冬天的喝上一肚子汤,路上万一要找洗手间不方便怎么办?
结果呢?他边吃面条边念叨,大早上的,放点姜,放点葱花,放点胡椒粉,喝点汤多好啊,热呼呼的,还暖和。又弄这一大锅面,这能吃吗?这怎么吃呀?没相中就没相中吧。你说一遍我就知道了,你不喜欢吃这样的,以后我就不给你做了。结果前前后后说了三四遍,他这到底什么意思呢?到底是嫌我给做的不好啊?还是不愿意我给你做呀?我不做的时候就天天念叨,早上起来也不知道做饭,也不知道娶我是干啥的?我这做了又嫌我做的不合口味?我问的时候就说不做也行,做什么也行。结果我做了,是做什么也不行,做什么人家也相不中。
就说蒸米饭吧,天天嫌我做的米饭不好吃,嫌我就会做那一种,也不知道换个花样。那一次做的偶尔水有点多了,他就唠叨了三四遍,嫌我放的水太多。结果上次他做的加小米的,加了2/3的小米,1/3的大米。结果做出来干干的,不算好吃。可是人家自己会给自己找台阶,要是多加点水就好了哈。

到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就各种嫌弃,各种理由,总之,非得让别人觉得自己好像一无是处。到自己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就各种给自己找理由,只是这一次做的不好,再有一点点改变就能做得十全十美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人啊?真的想啥也不给他做,爱谁做就谁做,他那么辛苦也不是为了我自己,他挣的钱也不给我自己花。我为什么要找这些气生啊?
这几天正好在看一本书,是加拿大的露西.曼德维尔写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中有一段《你的比例正确吗?》这样写道,根据“约翰.葛特蒙比例”,夫妻若想持久,两者关系中积极成分就必须大于消极成分,确切的说,两者比例要大于五比一,赞美至少五次才能抱怨一次,也就是说做妻子的每天要说至少五句好话,才能抱怨一次。
在那些经受住了岁月考验的幸福夫妻中,一般来说,他们之间互诉衷肠的时候,要比互相埋怨的时候多很多,这是很基本的。因此,为了让一段关系的质量和时间都有所提高,不仅要减少吵架的次数,还要让两人的快乐时光和耳边的甜言蜜语都成倍增长。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当一个人得到的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之间的比例大于三倍的时候,积极的上升螺旋便开始了。大于等于这个比例,人是开心的,而小于等于这个比例,人便日趋萎靡凋谢了,这个比例是幸福和不幸之间的分水岭。
前几天在听胡慎之老师的微课时,老师也讲到,在人际交往中有三句金句要经常说,分别是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其中说谢谢是肯定对方的价值。说对不起是能够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体谅别人。说没关系是能够做到接纳和包容,容易跟对方构建亲近的关系。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肯定,认可,欣赏,表扬接纳。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为另一半做事情也是想得到肯定,证明我对你是有用的。如果总是被对方否定,也就是我们内心想被肯定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间久了,我们就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对你是没用的,我在你这里是没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整个人就会不快乐,很消极。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在前些日子对接的一个初中的孩子,我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15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呢?再问,他说他从来没有被爸爸表扬过,无论做什么事情,爸爸都觉得他做的还不够好。有时候只是说他几句,有时候也会骂他几句,但更多的时候似乎是打他。他说,我觉得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可能让爸爸满意,那么我还做什么呢?也许我不做就好啦。
是的,一个总是被否定的人,慢慢的他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就像一颗种子,今天压一块石头,明天压一块石头,日积月累,石头越来越多,这颗种子怎么向上生长呢?也许这颗种子总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这个过程是何其艰难呢?不压一块又一块的石头,也许他会长得又直又高又粗又壮,但是因为有了这一块又一块的石头,也许他只能长得细细的,弯弯的。
也许对方做的真的可能不合我们的心意,但是我们能不能给对方说话的权利呢?对方做的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哪怕真的对方做的不合我们的心意,我们能不能做到先认同,再提出建议呢?就比如我的这位朋友的老公,也许老婆做的饭真的不合你的胃口,但至少她愿意给你做饭,至少代表她是在乎你的,她心里是有你的,她想要照把你照顾好。她的动机是好的,她的初心是善的。只是她的行为不是那么恰当而已,没有达到你的标准而已。

好好说话,才能构建好好的关系。好好说话,就要好好对话,就要好好谈话。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技巧方法需要掌握。只要我们愿意跟对方构建好好的关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好好训练我们好好说话。只要我们好好训练,我们就有可能做到好好说话,就有可能构建好好的关系。
如何好好说话方法很多,哪怕我们只会说谢谢,只会说对不起,只会说没关系。只要我们说了,就有可能有改变,您愿意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