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怎样配置你的人际关系
农民不傻。种地靠天吃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变脸就变脸,种地是高风险事业。秘鲁农民无师自通,懂得多元化才能活下来。
把地分开种,跟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同样道理:只种一块地的话,一遇虫灾、天灾、干旱,全家都挨饿。分成十多块来种,不可能同时受灾,不大会挨饿。
人类学家哥兰(Carol Goland)在一个秘鲁村庄搞了详细的量化研究:多少家人,多少块地,每块地产量多少,换算成多少热量,来来回回浪费的热量,把所有这些因素全考虑进去,发现:
1. 地块越多,则长期平均产量越低。这是坏消息,说明碎地块不利于产出效率,消耗在来回路上的时间也是种浪费。
2. 地块越多,则每年总收成的变动越小。这是好消息,多元化起作用了。
3. 只种一块地的挨饿几率最大;如果地块数量在十个左右,则挨饿几率下降到接近于零。
4. 实际上,农民种的地块数量比上面这条算出来的理论值还要多出两三块。
提炼一下,秘鲁农民是这样管理风险的:首先追求的不是更高的平均预期收益,而是首先不要挨饿。在不挨饿的前提下才追求高一点的平均预期收益,而且,为了保险,多元化的程度比理论最优值还要高一点。
人类学家重现秘鲁农民的风险管理策略,用了复杂的计算机算法。农民们发明这套策略倒用不着计算机。祖祖辈辈以来,一套演化算法每代都在告诉他们后果。那些因为贪婪,或者因为偷懒只耕作一大块地的农民,也许能过上几年好日子,然后就被天灾人祸消灭了。
多元化的逻辑既极浅近又极深刻。每次觉得自己懂透了,又会有新的发现。
人际关系多元配置
刚读完《金融的智慧》( The Wisdom of Finance ),作者德赛(Mihir A. Desai)是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双料教授。这本书确实是智慧之书,对不同背景的读者都有用:
普通人学到一些金融思维;业界人士看到理解金融的新视角;专业人士,则重新找到金融的正能量。过去十年来,金融实在造了太多孽,也蒙受了太多骂名。
这书没有用一个公式,文字浅显,文学、历史材料随手拈来,又有思想深度。它用金融理解人生,用人生反思金融,又不是简单比对,时时给人意外的启发。比如说——
他将金融杠杆与人生的承诺与牵挂相对:要不要加杠杆?要不要担负更多的人生承诺?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担负更多责任? 人生没有羁绊,好比公司不用杠杆,它没有充分展开;人生全是责任,好比公司没有本金,它迷失自我。
我不是普通人,也不在业界,更不是金融专家,但我也有特别收获,还是在多元化上。
你的人际关系也是个组合,也适用多元化逻辑。德赛讲的道理一点就透,但没点之前就从来没想过。
我们都喜欢跟同道中人在一起,这本身没错,错的是只与同道中人在一起。用金融术语来说,这个组合高度集中,没有多元化。 相反,我们应该扩展人际关系组合,纳入那些与既有关系相关度较小的新关系。
诺奖得主、现代金融理论奠基人之一马科维奇说,这世界上是有免费午餐的,多元化就是免费午餐。因为充分多元化的组合,相对于多元化不足的组合,预期收益一样,但风险更小。
对金融知识哪怕略知一二的人都会本能地在投资时顾及多元化,但同样这些人在组合人际关系时往往就完全忘掉了这个告诫。正如凯恩斯所说,人际关系组合也要多元化,这东西太反直觉。
回过头来看,我所认识的最有趣的几个朋友,似乎都掌握了这个人际关系组合的多元化原理,而且把它变成自己进阶的发动机。一言以蔽之, 他们不停跨界,人际关系始终保持多元,扩展,丰富,从不停留在一个地方。
比如说,有位朋友最早在中关村做计算机软件,后来搞投资,然后给作家打版权官司,打赢了以后正好代理其IP,趁势进军影视娱乐……不仅生活多姿多彩,而且,正如马科维奇所说,这样风险更小。
而且,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似乎不仅能减少风险,还因为网络的正反馈效应能创造超额回报。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多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彭特兰(Alex Pentland)就说,这些人际关系多元的人最有创新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