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周围的人都笑着,庆祝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老母亲更是激动万分,这个孩子因自己而来,自己一定要给他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爱,让他健康快乐成长。
然而,当母亲真的太难了,当好母亲就更难了,当新时代好母亲更是难上加难。
举个例子,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这都是个问题。有的教育观念说不要抱,抱了孩子就阴谋得逞,以后就总要大人抱了。有的教育观念又说,孩子哭了当然要抱,要实现亲密育儿法,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抱与不抱之间,老母亲实在难决断。
到底怎么养孩子才好,我在这本《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找到了答案。只要做好三点,你就是个孩子喜欢,你自己也轻松的好妈妈。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恰当的方式,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老人带孩子,妈妈去上班。但是越来越多人也意识到,其实三岁以前对孩子的陪伴更为重要,我以前也一直不明白,三岁之前的陪伴,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作者施琪嘉是一名具有医疗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她十几年来的工作都集中在精神分析以及对严重的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在她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很多人的根源来自于童年。我们以为孩子不懂,但是孩子的身体其实会记得那些创伤的体验,这些不好的体验会在他们的身上生根发芽,以不为他所知的方式留存在他的行为模式里,久而久之,就引发很多不健康的心理疾病。
而三岁之前,孩子发展的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安全感。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里,安全感是排在除生理需要的最底层的。成年人的安全来自于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我想要什么,我的妈妈就能马上来满足我。
马斯洛需求理论人跟其他的动物比,在生命的最初其实是最脆弱的。鸟儿刚出生就能飞,马儿刚出生就能站,而小婴儿需要一岁左右才会走路,而在这段时间里,婴儿都是需要人照顾的。而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对周围的人来说,是一件喜事,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
婴儿在妈妈的子宫里,处于一种舒服的状态,他被温暖的羊水包裹着,自在的漂浮。而出生的那一刻,他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需要呼吸氧气。婴儿在子宫时不需要呼吸,所有的肺泡是压缩着的。肺像是个气球,需要被充气。所以婴儿必须大哭着才能让氧气进去。作者曾经因为车祸用过呼吸机,有一次呼吸机暂停了一下,那种肺被掏空的感觉,让她感觉非常恐惧。婴儿刚离开妈妈的子宫时,也许就是这种感觉。所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她是感觉很惊恐的,这个世界对她并不像在妈妈子宫里那么安全,那么友好。
如呼吸一样,孩子饿了也会感觉胃很疼,她还不知道这是饿了,她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而如果这时妈妈不了解她,认为她在故意让人抱,这会让一个弱小的孩子多无助呀。
所以这本书的建议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宠爱都不为过。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当孩子知道,自己饿时,有妈妈喂奶,自己尿湿了,妈妈帮忙处理,让孩子时常处于一种吃饱喝足、舒适安逸的状态,孩子就会肯定的知道,我在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受欢迎的,孩子才会有去探索外界的力气。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在孩子一岁半左右离开职场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之前上班时,回到家孩子就跟长在自己身上一样,到哪儿她都得跟着。回家后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是走哪儿跟哪儿。但一个多月后,孩子知道妈妈就在家里,在她一喊就能来到她身边的距离,她不再粘着我了,放心的玩自己的玩具,需要帮助了就喊妈妈。
二、稳定,给孩子安全的爱
稳定的环境,会让孩子感觉安全。稳定就是有序,有规律,孩子就知道吃了饭就可以出去玩,到了时间点又该睡觉了。这样有规律的作息让孩子感觉安全。
稳定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的的稳定和化学环境的稳定。
物理环境的稳定,包括很多种。比如生活空间的稳定,不能今天在奶奶家,过两天又去姥姥家。带宝宝的人也要相对稳定,如果妈妈要上班,白天由奶奶带,这也慢慢会让孩子适应,但是如果今天是奶奶带,明天是阿姨带,总是更换不同的人去带宝宝,宝宝就会感觉有点无所适从。
化学环境的稳定就是情绪上的稳定了。妈妈对孩子的态度不仅要温和,也要尽可能稳定。对孩子不能时好时坏。育儿理念里提的比较多的一致性,跟这个稳定也很相关。
郑渊洁说他是在外面凶在家里温和,这样孩子会觉得我爸对我真的特别好。如果能在外在内都温和,那自然是更好不过了。但最怕的就是在外面温和,回到家却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会自我归因为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我的爸妈才会这样对我。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自卑。
三、持续,你会看到孩子的光采
如果能持续的坚持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许不会按我们的设想成长,但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育儿观念千千万,我们得根据孩子的特点选定一样,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做下小变通,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原则是什么,这样也就有边界了。
最怕的就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不停的变化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所以做父母的,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给孩子稳定持续的教导。
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是聪明伶俐的,走路、说话,甚至很小的时候就会数数,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儿时,都觉得自家娃就是天才。可是为啥孩子长着长着,家长就开始发愁了,这孩子怎么变这样了呢。
其实不是孩子变了,而是我们没有用恰当的、稳定的、持续的方式去对待她。她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但是父母的养育一定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内在小孩,就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稳定持续的去爱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