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悲歌》

作者: 一蓑任平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7:37 被阅读0次

夜,皎皎月光,遍地秋霜,这萧瑟的秋意秋凉!

易水河上,有灯影婆娑;一叶弯弯带篷小舟,漂流水上,风吹处,舟身轻摇。

“弟不日将入秦,即将远离之时,此一去,生死未卜,诸兄当多多珍重!”一双眼睛深邃但气宇轩昂之人说。

“弟此去,乃九死一生,弟舍己一身而为天下之举,也必为天下传名,流芳百世。来,兄敬你一杯!”一中年瘦者说。

“来来来,干,莫要说些丧气的话,也许此一去,大功告成也未可知呢?”一满面络腮虬髯被叫做狗屠的大汉说。

舟篷内,习地而坐者共三人,中间一张矮方桌上,罗列数盘野鱼山珍,一坛美酒封口已打开,三人各斟满一碗,碰撞一起,然后一饮而尽。

“带着秦舞阳去,说实话,我不放心,人皆言:舞阳少时杀人,胆量非凡。但我隐隐感觉他未必胆壮。可承蒙太子丹厚恩,多方提示促我赴秦,而我正等待之人,又迟迟不回,不得已而为之了!”

数日后,易水河畔,分别之时,高渐离击筑送行,音悲壮而凄美;深邃眼睛之人,登舟远去,和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秋风依然,涛水无言。那远去的背影定格在历史长空,千金求匕首,身后竟茫茫!

蹉跎了千年的岁月,沧海桑田变幻,可那冰凉的易水,依然如同千年前的流淌,而月光依旧皎洁,依旧矜持执着的守候,似乎在等待,等待着那个赴秦的壮士慨然归来……

相关文章

  • 易水悲歌

    战国时,荆轲刺秦于易水别离,时人皆白衣相送,高渐离击筑,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激昂,声遏九霄,...

  • 易水悲歌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传奇刺客荆轲的传记,而是中国历史上从神话时代到秦始皇一统中国期间,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合集。在...

  • 《易水悲歌》

    夜,皎皎月光,遍地秋霜,这萧瑟的秋意秋凉! 易水河上,有灯影婆娑;一叶弯弯带篷小舟,漂流水上,风吹处,舟身轻摇。 ...

  • 故事

    在这燕赵旧地!也许,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早已!刻入了骨血。 这里!也着,荆轲别过的,凄寒易水,在这,易水河流淌...

  • 学习唐诗三百首第7易水送别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

  • 来着易水河畔的悲歌

    秋叶乘着风飘然降落在地面,发出飒飒的声响。远处的埙声依旧悠悠传来,如泣如诉,似忧似怨。江面却少见的极其平静,...

  •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陈子龙《渡易水》 昨夜宝刀在匣中幽幽鸣,燕赵...

  • 七绝|怀古

    平水韵:十五删 寒风易水衣如雪, 壮士悲歌去不还。 何以高风轻惜死, 只教忠义在人间。

  • 易水

    太子怒发气冲冠,荆轲仗剑易水寒。 从此燕赵烽火连,渐离悲歌上九天。

  • “高渐离”| 西去的筑声

    “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无论是荆轲在易水之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水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ye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