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接纳的艺术》读后感

《接纳的艺术》读后感

作者: 爱自己成长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23:00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分享《接纳的艺术》这本书中我觉得有触动的地方。

    "亲情的安全感是每个人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础需要。而安全感来自对于爱、对于被关注和被理解的感受。感受不到足够的爱,孩子便不能把注意力放在真实的自我成长以及关系的建立上。"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在我小的时候,每次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时,就会觉得万分痛苦。因为我曾经以为,父母每天跟我生活在一起,理所应当是最了解我的人。后来长大才明白,父母跟我的成长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差距大,要完全了解我是很困难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是那种想要什么东西就会撒泼耍赖,一定要拿到手的孩子。如果妈妈不答应,即使我心里再难过,我也不会去求她,只会生气或者把委屈咽在心里。

    有一次下暴雨,妈妈要我穿防水的套鞋。可是我觉得穿套鞋特别丑,中学时代的我已经很在乎形象了,所以坚持不穿。后来鞋子全湿了,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让她给我送一双鞋子过来。可是我妈很生气地说,她早就提醒过我了,是我自己不穿套鞋,所以不会送。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打电话给我妈让她为送过任何东西,那也是唯一的一次。那天温度很低,我把鞋子脱了,垫了一张纸在地上,把光脚放在上面,感觉地板冰凉凉的。我一直望着教室门口,渴望她给我送鞋子,温暖我冰凉的脚,也温暖我渐渐冰凉的心。但是一直到放学我妈都没来。我觉得心凉透了。

    回家后我写了一封信,控诉了我觉得我妈不爱我的种种行为,伤心地哭了很久,然后把那封信贴在门上,把自己锁了起来。后来我好几天都没跟我妈说过话,觉得她不爱我。

    其实我妈为我付出了很多,高三的时候,她每天晚上给我送饭到学校。每次我生病打吊针,也是她陪在我身边。常常早起给我熬中药,做早餐……但是我却对她伤害过我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

    作者认为,人总是会定向选择吸收周边信息。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家庭关系中得出一个负面的结论,在成长过程中,他会不断关注关系中互相伤害的事件和结果,以证明他的这个结论是对的。而对于关系中相互的宽容退让,却容易选择性忽略或者遗忘。

    “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会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就是因为觉得我妈不够爱我,我爸也几乎不肯定我。所以我以前自我价值感很低,特别渴望被爱。在感情上走了不少弯路。

    《家有儿女》电视连续剧总编剧李建宏在《接纳的艺术》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学会表达爱,让孩子感受到爱或许将成为现代父母们不得不补的一门课程”。我的父母其实为我做了很多事,但是他们从来不会用语言去表达对我的爱。可是他们只会用责骂来督促我,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指出你的不足是为了你好,别人才懒得说你。”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父母:仅仅看到孩子有形的成绩和考分,看不到孩子无形的内在需要,以及被认同和被鼓励的感受。" 我现在做了老师,询问很多学生,发现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我希望有一天学生们可以去学习这本书,并且认同和鼓励他们的孩子,打破这种死循环。

    "当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被接受了。他才会真正感受到被爱,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而关系之间一旦失去足够的安全感,关系的引导就可能失败。甚至还会产生对立的状况。在对立的关系中,即便父母说的话是对的,孩子也会产生对立的想法和行为。”孩子的情绪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总是选择忽略孩子的情绪。也就难怪孩子会感觉不到爱,总是跟父母对着干了。

    “如果父母的方法和方向是错的,爱的越深伤痛就越深。这样的爱,不仅让孩子受伤害,也让父母受委屈。因此,看清在爱中无意识混入的伤害,才有机会让父母和孩子同时获得幸福。" 请不要以爱的借口去伤害,就像不要用开水去浇花一样。盲目而沸腾的爱就像开水一样伤人。

    愿每个父母都学会表达爱,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和谐共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接纳的艺术》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es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