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读《黄帝内经》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一些疾病的治疗

读《黄帝内经》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一些疾病的治疗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2-28 15:40 被阅读0次

(原文)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于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解读)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腹部突然胀痛,按之胀痛不减的,应该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就是胃的募穴和脊椎两旁三寸的少阴肾俞穴,用员利针刺五次。

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霍乱,应针刺肾俞两旁的志室穴五次,足阳明胃俞及肾俞外两旁胃仓穴各三次。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于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惊痫的刺法,要针五条经脉的穴位针手太阴经的经渠穴五次刺手太阳小肠经的阳谷穴五次刺手少阴经络旁的支正穴一次刺足阳明经的解溪穴一次刺足踝上五寸的筑宾穴三次。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凡诊治消瘅、中风仆倒、半身不遂、气粗急、喘逆等病,如果肥丰的贵人就是因吃肉类精米太多所造成的。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膈噎就会气闭不行,上下不通,那是暴怒或忧虑所引起的病。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那是内气上迫引起的病。

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有的病,不从内起,外中风寒,因为风邪留滞,久之化热,肌肉消瘦,是极其明显的。有的人行走偏跛,那是因为着寒或是风湿而形成的。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黄帝道:黄疸、突然发生剧痛、癫狂、气逆等症,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所造成的。五脏不和,是由于六腑闭塞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由于肠胃病变所造成的。

今天学习了一些疾病的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一些疾病的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io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