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混得差的北京人。

混得差的北京人。

作者: 孤独且灿烂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05:06 被阅读0次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自己打拼;自己混的失败,可以获得家庭的支持;可是,如果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又没有什么能力和运气,那么你有可能成为混得差的人,即使你成长在北京,一个机会相对于其他城市更多的地方。

    --------

          1

    李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身份证是1101开头,但是当有人问他是哪儿的人时,他只想说自己是京籍,而不说自己是北京人,因为他觉得他给北京人丢脸了,北京人不应该混成他现在这样:

    大龄、无房、工作差、已婚但经常吵架、没人脉、没资本。

    他说:他不想成为混得差的北京人,可是他是。

    2

    李可1981年出生,今年38岁,本命年。

    他这个年龄早就应该已经到了事业腾飞的阶段,如果现在还跌跌撞撞的没有头绪的话,似乎就没有什么机会了,李可却正是这样。在同龄人已经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时候,李可却还在初级阶段中挣扎。

    李可的父母六十多岁,他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经常跟他吵架的配偶,李可现在的工资是每月2600元,用这样的经济收入生活在北京,这一切让他压力很大。

    李可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母亲很早就下岗了,下岗后没有好的就业方向,只得安心在家照顾一家三口的生活。父亲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这家单位在李可上中学时效益并不好,部门中挑选出了二十名还没有到实际退休年龄的职工,给他们点钱让他们办理提前退休,然后每个月单位仅给这二十名职工发放比之前工资少许多的退休金。这样,部门每年就可以少支出一部分的工资费用。

    李可父亲是普通的工人,学历并不高,工作业务也没有什么突出,虽然工作本本分分,但本人不会任何过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不善于走动关系,属于最普通的员工,所以很自然的就被领导选在了这二十名职工当中。李可的父亲也服从了单位的安排,没有让领导做太多的工作便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退休后的父亲同样也是没有什么其他可以继续挣钱的方法,便一直闲赋在家。

    这就是李可的家庭情况,可以说李可的一家虽然是生活在北京,但是所处的生活水平和层次远不如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家庭好,但是他们却同时还要面临着物价高、生活环境拥挤、竞争激烈等情况。

    现在有人会说如果能回到二十年前,一定要在北京多买几套房。可是,以李可家庭的情况和见识,即使在二十年前,北京的房价只有每平米一两千元时,按李可家庭当时的收入状况也同样是买不起房。

    现在的收入买不起现在的房子,二十年前的收入同样也买不起二十年前的房子。

    3

    李可是大学本科毕业,对于38岁的李可来说,大学已经显得距离他很遥远了,但是他说他现在这种境遇不好、混的差的状态似乎从大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现在只是一次次的轮回。

    李可所在的高中是他家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相对较差。虽然李可学习认真,但是学习成绩并不好,高考虽然是班级第二,但是只考上了北京的一所二类本科,专业是机械工程。这个专业是李可和父母在填报志愿的那天晚上盲目选的,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报哪个专业好,报哪个学校好,李可当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专业爱好方向。这也反应了李可在当时是多么的没有想法,没有思想,没有见识。

    “其实现在也依旧这样”,李可无奈的说。

    4

    上了大学,李可一点也没有放松。他虽然对考上的这所大学一点没有感觉,对即将要学习四年的专业一点没有了解,但是他也只想着把专业学好,其他的什么都没想。没想过复读,没想过换专业,没想过利用课余时间多看其他方面的书或者去一些公司实习从而发掘出自己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现在的李可回想起那时的自己,他说他真是太傻了,不仅想法简单、单纯,而且脑子一点都不灵活。他既没有外地生源的高分,也没有所谓的北京考生素质教育的优势,他觉得他那时就注定已经废了。

    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天起,李可每天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去上自习,但是对于他要学习的课程,他的脑子里似乎总是缺了几根弦。从大一的基础课开始到后来的专业课,包括高数、机械制图等一系列的课程,他总是学不会,每天的作业不会,每次的考试不会。因为李可像他的父亲一样不会左右逢源为人处世,不会拉拢学习好的同学,所以他虽然不招班里同学反感,但是也同样不招同学亲近。因此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他,帮助他自习时辅导功课。这样的结果就是,李可经常考试挂科,然后再重修,再去上自习复习,再考试,最后软磨硬泡的将一门门功课考试通过,并且也没学会什么。

    这样往来反复,浪费了李可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5

    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到了2002年下半年,李可大四了,开始找工作。

    在大学期间李可仅有几门功课是学起来不那么费劲,考试可以一次通过的,这其中就包括英语课。虽然李可的英语成绩也并不太好,但是相对其他功课来说,李可学起英语来还算轻松些,考试通过还是没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李可在大三的时候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幸运的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也因此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他除了可以获得毕业证之外还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

    有的同学为李可分析说,他应该相对其他同学好找工作。首先因为他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以获得学位证,这是许多招聘企业都很看重的一项硬性指标。另外,因为李可他本身是北京户口,一些北京的单位在把李可招聘进去后,不用单位再给李可解决北京户口,这样就不用占用单位的户口名额。综上这两点,同学得出了李可好找工作的结论。确实,在当时李可的同学中,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以获得学位证,又是北京户口的同学确实不太多。李可听了同学的分析,心里对找工作充满了希望,但是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仍然在继续认真的投简历找工作。

    可是一切似乎并不是这样,找到工作的天平一点也没有向他倾斜。不管是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还是在网站上投简历应聘,李可都没有懈怠,但是一直没有单位和公司联系李可面试,一直到7月李可毕业了,也没有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得了学位证又是北京户口这两点加起来给李可找工作带来的优势,反而其他一些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北京生源同学或者一些外地生源的同学都在毕业前就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不管是凭自己能力还是托关系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让李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更让李可受打击的事情还在后面。

    之前提到的李可父亲所在的那家单位,就是距离李可家比较近的那个事业单位,在李可上了大学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效益突飞猛进,毕业生趋之若鹜。从往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来,变成了只在重点大学招聘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李可的大学在往年都是不属于这家单位进行校园招聘的学校范围。但是李可毕业那年这家单位却参加了他们大学举办的校园招聘会,这对于李可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这似乎是上天为李可安排的一次好的就业机会。但是事先李可并不知道,虽然那天的校园招聘会李可参加了,并且在招聘会现场足足转了两圈并且给一些单位投递了简历,但是偏偏就没看到这家单位的展位,因此并不知道这家单位也参加了招聘会,自然也就没有给这家单位投递简历。

    当招聘会结束的几天后,有同样在那天也参加了校园招聘会的同学无意中说在招聘会上看到了这家单位的宣讲台时,李可才知道这家单位也参加了招聘会,他立刻觉得错过了一次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因为他对这家单位熟悉,专业又符合,只要投递了简历他有很大的信心自己会被招聘进来。但是这一切都从源头上因为李可阴错阳差的疏忽没有看到展位,被耽误错过了。他立刻让父母托人帮着打听这家单位的招聘的招聘情况,得到的结果是这家单位的招聘已经结束,没名额再招聘李可了,这一切让李可大失所望。

    6

    2003年7月,李可大学毕业了。对于别人来说,大学四年要么是刻苦奋斗的收获了知识、能力和好的工作;要么是风花雪月的收获了爱情,快乐的度过了四年;要么是玩了四年,游戏也好,抽烟喝酒也好。可是对于李可来说,大学四年他没有谈恋爱,又没有去兼职打工挣钱,也没怎么玩,每天就是学习那些他学不会并且越来越不感兴趣的课程,然后是考试不通过再继续重修,再接着学,最后勉强通过考试。李可说他这四年过的太狭隘了。

    现在想想这也同样映射到了李可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不打牌、几乎没有应酬、下班就回家。但是家庭也并不和睦,婚姻也不美满,过的并不好。

    李可的大学四年就这样结束了,这四年里他没有过任何想考研继续深造的念头。大学学习的艰难,考试的痛苦,使他不可能还想着在快毕业的时候复习考研,不管是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考研,他说那时的他都没有这样的脑子也没有这样的勇气。他只想尽快的把大学四年结束,换个环境。

    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但是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李可偏偏在今后的道路上围绕着考研这件事一直反复折腾了好几年,改变了他许多生活。一个最不应该选择考研这条路的人,最没脑子选择考研这条路的李可,竟然会选择了考研?!李可说,这可能是命运的捉弄吧,要让他一直忍受不公平的对待,才会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7

    毕业后的李可一直找工作无望。最终,在10月份的时候,父母拖亲戚介绍,给他在之前提到的这家事业单位里找到了一个职位。李可欣喜若狂,他觉得这算是对他那次在校园招聘会错过这家单位的一次补救,因为他还是来到这家单位工作了。就这样,李可在结束了学生时代后,进入了新的阶段。

    李可说,其实这只是他从一个混的差的状态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混的差的状态。未来的工作,李可还是继续会经历一个个从谷底到谷底的过程……

    8

    李可满怀着憧憬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近,每天上下班走路单程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这比起在北京上下班坐车动辄就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来说方便多了。

    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的了解到原来他在这家单位是以社会招聘的身份入职的,是属于体制外的用工身份而不是体制内,只有通过大学招聘入职的职工才是体制内职工,比如通过类似校园招聘入职的等等。这两种身份的职工在福利待遇上有很大的区别,体制内职工的待遇要比体制外职工好许多,甚至体制内职工拥有的某些福利对于体制外职工来说根本没有。李可在入职之前完全不知道这家单位里还分这几种用工身份,家里托着介绍工作的亲戚事先也没有提这个事,他以为单位里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只是有职务级别的不同。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李可觉得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不平等对待,他觉得这种不平等对待是赤裸裸的。李可觉得工作毫无前途可言,他想辞职。但是考虑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并没有积攒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以他当时的水平在原单位还可以继续工作,可是如果出去换了别的公司就一点也没有竞争力了,应聘也许都难以成功,再加上当时的李可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工作方向,所以他一直忍着没有辞职。

    这似乎就像是对大学生活的又一次轮回。

    9

    不知是命运的有意捉弄,还是李可忘记了大学时期的痛苦,他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参加全国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上研究生并且在毕业的时候再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应聘这家单位,并且是以比本科生更高一级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应聘,从而成为体制内有编制职工的想法。或者到时也不一定就非得要再应聘这家单位,也可以应聘别的企业,学历更高了,路子也就更宽了,他觉得到时应该是这样。

    考研这件事在以前对他来说就算是一种嘲笑,一种自找没趣,自找苦吃,但是对于当时的李可来说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方式。他也试着投了简历,但是就像几年前刚毕业时的情景一样,没有公司联系他面试。

    为了换工作,他决定铤而走险。

    考研对谁都不容易,但是相对于其他人,对李可来说简直更难,其实这是一条不应该选择的路,但是当时的李可并没有彻底想开,现在他想明白了,但是晚了,时间也耽误了。

    起初,李可是白天上班晚上在家复习,但他觉得这样效率有些低,其实现在看来不是效率低,还是李可脑子笨。在10年下半年李可选择了辞职彻底在家复习,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考上。到了考试前一天他甚至还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复习完。当时他需要考试的内容是三门基础课和一门专业课。这四门课中,有两门课(数学和专业课)他在大学时学起来就费劲,就没学明白,都经历了重修,现在年龄大了,又是自己一个人复习,并且考试的难度又比上学时的考试难度大许多,可想而知他是不可能考上的。

    10

    今年距离李可大学毕业16年过去了,距离他从第一份工作辞职9年过去了。这期间他也完成了结婚和生孩子的过程。因为适应了第一家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环境(除了用工身份这件事),所以他就像找对象一样,在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后总是情不自禁的与第一家单位做比较,总是感觉没有第一家单位好,或者没有第一家单位离家近。

    从第一家公司辞职到现在,这九年他陆续的换了三份不同的工作。他先是做过卖场的管理,但是因为无法顺畅的处理好顾客各种各样的投诉问题并且距离家比较远而没有继续下去。后来他又相继的找了别的工作,但都没有维持多久,每一次换工作都是对上一份工作的否定,都是更换新的行业、新的工作内容,都要重新认识新的环境和同事,李可很无奈,工作也没有任何经验上的延续,每一份工作都是从初级开始,但是他的年龄却已经渐渐的步入了中年,身边同事的年龄变得比他越来越小。

    11

    经过了几次工作的变化,三年前他终于又托朋友帮他在家附近的那家单位里面的其他部门找了个职位。李可想到了又要面对像之前那样由于用工身份不同导致的待遇上区别对待,他已经变得无力抵抗,因为当时的他23岁。

    入职工作前他就已经心里做好准备面对这种不平等对待,任人宰割。但是使李可更加难堪的是,第一份工作在用工形式上存在差异导致的福利待遇上的不平等对待,在现在的这个部门体现的更大,待遇相差的更悬殊。“月薪2600元,无公积金。”这是他现在这份工作的收入情况,李可想着现在的收入情况,再想想他这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辞职换工作都是越来越好,李可却恰恰相反。他大学刚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资是2800元,经过了十六年的变化,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的他来说,现在的收入反而竟然沦落为月薪2600元且无公积金。这甚至不如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普通收入水平。李可之前的工作就不算太好,但是新的工作变得更差了。

    每次想到这些,李可心里都忍不住要狠狠地骂几句,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太傻了。

    12

    这些年李可过的很痛苦,他说他不想过多回忆,每次回忆都是一种折磨。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他的用工身份依旧还是体制外职工,并且待遇更加差了。每月两千六的收入让他无法应对基本的生活。

    由于买不起房,他和配偶及五岁的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个80平米的房子简单朴实,是他生活了36年的家。房子虽小,但是是两居,他和配偶一居,父母一居。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说你也会想到怎样。婆媳关系是很难处理好的。再加上他和配偶的关系也不好,因此经常会发生一些争吵。住在一起,这些争吵经常会被父母看到,父母担心,李可自己也难受。

    李可也想到过出去租房住,但是每月两千六的工资,即使都花上也不够在北京租房的费用。而且租房的话两岁的孩子平时在李可和配偶都上班后没有人带。请保姆,这更是收入不允许的。李可的父母带,李可的配偶又看不上。

    也许你自然会问:

    既然结婚了为何租房不和配偶一起出房租?

    既然配偶不想李可的父母带孩子,为何配偶的父母不来帮着带孩子?

    李可的配偶家在外地,并且他配偶的父母很早就因为外遇的问题离婚了,现在都不能过来帮他们带孩子。因此,现在的现状是在李可的配偶看不上李可父母的情况下,李可还得请自己父母帮着带孩子,李可的配偶完全没有因为自己的父母无法过来帮着带孩子而感到愧疚以及对李可的父母感到感激。她反而更加的反感李可和他的父母,她只想把她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

    李可也有过离婚的念头,但是他不想离婚后使儿子成为单亲家庭,他就这么忍着,她想等孩子再大点再想办法,但是他觉得这样对他的父母也很不公平,李可很无助。他担心父母生病,也担心自己生病。因为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生病,也因为李可知道,如果他自己生病了,除了父母,配偶不会管他,不管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是身体上的照顾。

    从几年前开始,李可的配偶已经不告诉李可她每月的收入是多少了,他们的关系已经像路人了。

    13

    几年前他们有过一次很好的购房机会,那个房子的位置相对不错且价格便宜。当时他和配偶的关系还不像现在这样。如果以李可和配偶的积蓄,以及双方的父母都资助一些,然后他俩再和朋友借一些钱的话可以付得起首付。但是当时李可配偶的父母一分钱也无法提供,李可想到他配偶的父母多年前已经离异,各自的生活状态也并不是很好时,也就接受了他配偶父母不能提供任何帮助的事实,李可也觉得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话李可就需要和他的父母借更多的钱,或者让父母帮着去借更多的钱。他不想这样压榨父母,李可觉得他配偶的父母不容易,但是他自己的父母同样也不容易。因此李可也没有和父母要一分钱,而是索性选择放弃了这次购房的机会。

    没想到,在买房这事刚刚过去半年后,他配偶的母亲在老家把自己刚刚装修过的老家卖了,然后在老家又买了套新开盘的房子,也就是用新房换了旧房,因为卖旧房的钱不够买新房的钱,多出的这房费还是李可配偶给出的。

    李可的配偶还有一个妹妹在老家生活,已经结婚并且有自己的婚房,比李可夫妻俩生活的强许多,并不像李可和配偶一样结婚后还跟父母蜗居在一起,但他配偶的妹妹在母亲买房过程中没有出一分钱。不仅如此,他配偶的母亲平时还总在他配偶的妹妹家帮着看孩子,并且用自己的退休金贴补配偶妹妹一家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让李可很反感。他不知道这一切的纠结该如何解决。

    李可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

    有时下班到家李可觉得累了趟一会儿,配偶下班到家后会把被子掀开并狠狠的说“你累,我比你还累”。

    有时李可下班后与同事或者朋友吃饭,事先电话跟配偶说晚点到家,配偶也会不高兴的挂断电话,但是如果配偶有事需要跟同事或者朋友聚餐的话,配偶总会欣然前往,李可并不会干预或者不悦。

    李可的单位曾经组织团建出游,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一个是广西一个是云南,员工可以分两批次自愿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相对于广西李可更想去云南,所以他很自然的跟配偶说准备选择厦云南配偶听到后又不高兴了,因为配偶也想去云南,所以他不想让李可先去,要让李可把目的地改为广西,李可自然有意见,为此他们又吵了一架。为了结束这件事,李可最后只得无奈的选择了去广西,几年过去了云南他一直也没有机会去了。就在这次吵架过后不久,配偶和几个朋友自己组团休年假去韩国玩了一周,事先并没有询问李可是否一起去,并且李可也从未去过韩国,就像配偶没去过云南一样。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以及各种发生在他的家庭里的事太多太多,他不想再说,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也许你会觉得李可是妻管严,但是李可说他并不是怕她,只是她不想再跟她吵架而吓到孩子或者让父母听见担心。他也不可能气急了跟配偶动手,因为那样他会被说成家暴,这样李可就再说什么也说不清了,他只能这么忍着、耗着。

    用李可的话说,他现在的处境到处都不顺,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他没有一个顺利的地方。一月两千六的工资是对他一次次的折磨。他还在继续投简历,但是一次次的转行使他没有太强的专业性,并且时间不等人,他已经36岁了。他也想过用几年的时间边工作边学习某种技能,然后再换工作。可是一是他等不起,二是他也并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好,他害怕再像之前复习考研那样,时间耽误了,且没有好的结果。

    14

    这就是李可,38岁,京籍,大龄,无房,工作差,已婚但经常吵架,没人脉,没资本。他说他之所以跟我说这些,是因为他想不出该怎么继续下去。他也试图在网上找一些心理咨询师和职业咨询师倾诉,对他的工作和婚姻进行咨询,但找了许多发现不仅收费高且质量参差不齐。

    李可已经没有人可以倾诉了。

    一般已婚的人可以把不顺心的事跟另一半商量,但是他和配偶的情况,他们已经无话可说。李可想跟朋友说,可是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聚会、下班后就回家,几乎零社交的的状态已经让他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倾诉了,不管是酒肉朋友还是知心的朋友。如果跟父母说呢?李可不想把这些事告诉父母,他不想父母担心,毕竟现在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白天让父母帮忙带孩子,有时还得听他和配偶吵架,还要受到配偶的埋怨,他已经觉得自己太不孝了。但是跟父母住在一起,他和配偶的这种状态,父母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15

    2019年年初,不知道为什么,李可总是觉得即使什么事情都没做,身体也会觉得很累。他很害怕,他害怕自己得病,害怕父母得病。因为他每月两千六百元的收入让他无法应对这些。李可去西医进行了检查,经过一番抽血化验后,各项指标都正常,但是李可总是觉得身体很疲惫。他又去中医进行了检查,医生说他体虚,压力大,让他平时不要总生气着急,让他想开点。李可默默的点头答应。

    隔三差五就与配偶吵架以及工作上的破败,他怎么能不着急呢。

    16

    现在,每天下班到家跟孩子玩,教孩子知识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虽然这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因为某件事与配偶对于育儿理念的不同而吵架,或者是配偶因为对李可有意见而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哇哇大哭,但是李可都只能默默地忍受,并从跟孩子玩的过程中发掘那一点点的快乐。

    每天下班后除了带孩子做家务,李可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他希望通过看书扩充自己的思路,为自己找到今后的出路,哪怕是可以学习的方向。他看各种书,只要是他觉得稍微有一些兴趣的书他就找来看。他觉得他混成现在这个地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小看书少,脑子里没料。经济、投资、互联网、艺术、古董、汽车、创业、哲学,育儿、历史、小说、散文、诗歌等等方面的书他都看。

    每天晚上十点孩子睡了以后到李可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才是一天当中李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他在家看书,在出差的火车上看书,在出差晚上的旅馆里看书,他没有别的好办法。他自嘲这就像有首歌里唱的那样,“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不过唱歌的人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他却还是在无底深渊。

    这似乎还是应了那句话,看了许多道理,生活还是过得不好。

    17

    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北京的冬天。望着这座城市,望着街上的行人,这个他生活了36年的家,他觉得亲切也陌生。有时他觉得自己是北京人,是家就在这里的人,有时也觉得自己像个有户口的北漂甚至不如北漂。

    北京的冬天

      飘着白雪

          这纷飞的季节

              让我无法拒绝。

                       

    18

        李可说,对于过去,对于未来:

        他,不敢念过去,不敢想未来。

    *文中人物名称为化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混得差的北京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ls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