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阅读每天写1000字读书
阅读方法论 | 你真的会阅读吗?

阅读方法论 | 你真的会阅读吗?

作者: 至善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16-07-07 20:28 被阅读261次
    阅读方法论 | 你真的会阅读吗?

    能够穿越时间、空间的维度去认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并不多见,阅读就是其中一种。

    然而,阅读它常常会被忽略,因为它看起来没有那么迫切,而且投入不会在短期内见效。我们习惯用重要性和紧急性这两个维度来衡量一件事,那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但不紧急的事,短期不会见效的一种投入,它是一种长期的自我投资。

    阅历和阅读,是构建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两面重要旗帜。在此,不想赘述阅读的重要性,有兴趣的可点下面旧文。

    周末闲聊 | 你有多久没能认真看完一本书

    因此,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你就会主动地开始做一些阅读计划了。

    过去半年,唯一勉强还可以称得上认真做的事,大概就只有阅读、晨跑,还有每周两篇左右的微信推送写作。这三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其实都是短期不会见效的事。更重要的是,就在最近,这三件事都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在阅读上,得益于一群一起阅读的小伙伴的陪伴,过去半年基本保持每周有五天阅读笔记输出,但离高效地、系统性的阅读还有很远。跑步上,跑量终于突破1000km,但还没学会科学的跑步如:呼吸、姿势、训练周期安排,离真正享受跑步还有很远。微信写作上,过去一年虽然写了快一百篇,但是敲起键盘的时候,脑袋仍然会经常短路。

    我们在意识到一个东西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之后,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做才更高效和不断地提升。

    所以,在这里探讨下阅读的100种可能。

    《深度学习的艺术》

    《如何阅读一本书》

    photoreading

    采铜在《深度学习的艺术》中阐述阅读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提问、解码、操练、融合。它强调的是一次完整阅读的过程。而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阅读有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级别逐层递增。它强调的是阅读的不同阶段和层次,每个阶段都应该包含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程。photoreading将阅读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预习、photoreading、活化、高速阅读。它强调的同样是阅读的过程。

    按照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程,我们从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过程,看看它们的异同,而作为读者,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阅读时这个状态,在阅读之前没有预备工作,阅读结束后也没有总结输出。


    阅读前

    在决定阅读一本书之前,也许你会做的一件事就是看豆瓣上的评分、评论。在此处的阅读前,已经默认前期做过了一些筛选的工作。

    在《深度学习的艺术》中,它强调新旧知识的交互和相融,要对自己提问,我脑海中旧的知识体系是否跟即将接收的知识有关,新知识将是补充还是颠覆?提示自己在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带批判性,充分地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在一个主动目标的指引下,去探索那些新接触到的知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之后,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有的体系中。

    同样,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不同的阅读方法分为:指导型学习与自我发现型学习两种,显然,提问式的阅读就属于自我发现型学习。而在检视阅读这个层次中,作者也提到在真正阅读之前,要先对目录页、索引页等进行了解,而决定是否开启真正的阅读。

    而在photoreading中,它强调的是调用潜意识。在阅读前,要做两个工作,准备和预习。

    准备阶段要设阅读目标,这个跟《深度学习的艺术》的提问很相似。提问自己,阅读这本书预期的目标是什么,希望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花多长时间等等。而后接着,调整自己的姿态以及呼吸,用橘子集中法让自己进入高度集中状态。整体感观整本书,封面,目录,与书本建立连接。找出关键语,检讨所吸收的信息,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步骤。


    阅读时

    写作者是编码者,他/她用文字把自己的观点编织成文。而阅读者是解码者,需要解开写作者所在一段段文字中的观点。

    阅读是与写作者交流与对话的过程,理想的阅读状态就是信息在解码过程能够保持高保真度,也就是读者所理解到的正是作者想表达的。用我们通信人的话说,就是降低误码率。当然,这个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双方尽各自最大的努力,需要一个很好的编码者和一个不错的解码者。

    当信息在解码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准确率的时候,后面的交流交流才有意义,也就是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否定反对。这要建立在双方正确编解码的基础之上。

    《深度学习的艺术》中采铜强调解码的层次,有三层。面对一个事物,不同的人解码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充满主观的过程。面对一个小黄鸭的玩具,对不同的人群,如孩子,家长,设计师而言,他们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孩子更倾向于接受它直接传达的信息,而家长会关注它的性价比,安全性,对于设计者来讲,他们更在乎它的构成与表达。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码?

    一、不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所谓的结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二、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也就是看完一本书,不要只讲作者表达了什么,要融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去感悟。

    三、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差异性会更引人注目。

    关于这点,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要想让读者解码的信息刚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一致,就需要学习主动的阅读。在检视阅读这个层次,阅读者要通过提问题目与作者建立桥梁,进行解码: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而在分析阅读这个层次,作者告诫说, 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也不要盲目批评。

    而在photoreading中,它强调阅读时不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尽量不用意识层参与。在第三个步骤photoreading中,阅读就是一个快速download的过程,保持快速翻页的节奏。不回看,不停留。而在活化阶段,通过提问不断地用挑读、跳读等方法对自己download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加深确认。在这个角度来说,photoreading更像是做记忆的游戏。


    阅读后

    在《深度学习的艺术》中,采铜提到的是操练和融合,操练是一种对知识的调用和提取,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调用,在实际场景中操练已有的知识,会使知识更牢固,写作式操练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而融合更进一步,不同领域的知识所潜在的关联性,通过融合推动,让这种隐藏的关联性显现出来。融合的方式有迁移、印证、互补,篇幅原因,这里不展开。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对单本书做结构笔记,也就是整本书的架构。而进行主题阅读时做概念笔记,即每本书的关联性,更高层次地,做辩证笔记,将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解分析。

    在photoreading中,在活化的过程,思维导图是一个重要的输出方式。通过一种发散式的图将这本书的骨架呈现出来,这个跟《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结构笔记是一致的。

    可见,不同阅读的方法论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至于在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具体选择做什么,怎么做,我想,要因人而异。


    阅读与登山

    阅读就像是我们要去征服一座座山。在行动之前,我们要先选一座山,也就是要确定阅读的主题。而通往山顶,会有不同的坡,东西南北,这就像每个主题的领域由不同的流派和观点组成。要真正了解这座山,我们需要尝试多次从不同方向的坡上去,因为每一个山坡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进一步确定每次阅读的观点流派。而确定登山的坡之后,在登山之前,我们要先做些准备工作,道具、补给等,这就是阅读之前所要做的一些工作。登山过程中,要使用怎样的技巧,要因人而异,你是胖子,就走宽一点的路,不要执着于某种技巧,也不要一未追求登山的速度,而忽略了路上的风景。阅读就像一开始说的那样,它是急不来的事。而到山顶之后,坐下来,看着远处的风景,细细回味这一路上经历的种种,它跟其他坡路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独特的风景,这就是阅读后要做的事。

    在登山的整个过程中,到底你要准备些什么,用什么方法,登顶之后感悟又是什么,都因人而异。所以,前面提到的三种跟阅读方法有关的观点,叔叔没有进行主观的评价,一切在于你自己,总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时时刻刻要知道自己此时的自己在哪座山的哪个坡上,还有哪些山要去征服,自己心中要有数。而不是像蜻蜓点水那样,今天这座山跑一跑,明天那座山跑一跑,而不知道自己后天要去哪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方法论 | 你真的会阅读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ml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