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年换了大屏的手机之后,我学会并习惯了在微信收藏里写字,一来可以随时随地写一些心得感悟之类、修改起来也方便,二来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一看,算是自娱自乐了。
从今年八、九月份入了简书,我发现从收藏笔记里把自己写下的文字搬运过去也很是便利。因此我没有放弃微信收藏这一块“自留地”。
今天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完文字,正要把它们复制进简书里去,一个朋友发微信求我帮忙。一来二去等她说清楚需要帮的忙,我又把她急需几份资料拍照发过去后,再回到我的微信收藏页面,发现两页的文字只余下一片空白。我压根不愿意相信,我一个小时的心血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白费了。不甘心去找度娘,按她的办法一一试过,最终也是回天无力。
文章的提纲都还记得清楚,但要苦苦思索回忆出那些细节处的文字,却使我不由得望而却步。之所以有这种下意识的畏惧抵触,是因为以前有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
记得那时的手机功能还不够强大,我还不习惯在上面写文字。有一次吃过晚饭后我一时兴起,随手在餐边柜上抓起几张什么废旧资料,然后就在它背后的空白处即兴大写特写了起来,不大一会功夫,居然扬扬洒洒写了两面多。写完后来不及修改一下就被女儿拉着下楼散步了。
等到第二天想起这件事,就像往常一样想把它们输进电脑,存进我文件夹的时侯,却发现它们不见了踪迹。问了孩爸才知道,他把它们当废纸与一些纸箱皮一起,送给了一楼那两位到处捡废品的老夫妻。巧的是,我怀着侥幸心理下楼去找那几页纸片的时侯,正好碰到那对老夫妇卖废品回来。
我痛惜不已,就想责怪孩爸几句,谁知人家怼我说:“你平时不都是写在稿纸上的吗,谁想到你会写在废纸上,你又没跟我说!”想想是这个道理,我也就没话可说了。
因为不甘心那些文字凭空消失,我努力循着文章脉络去回忆,却总是找不到像前一天晚上那般文字思路皆顺畅的感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再次完成了“旧文”;结果并不如意,只好勉勉强强地输进电脑存了起来,后来又经过几次修改才算顺眼了点。
如今旧事重演,懊恼的心情不亚于那时,但那种费神费力却不能达成预期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我是不打算再那样干了。
就这件事新写成的文字,就像枯木上生出的幼芽,虽然没有什么风采,却是丢失文字的延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