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君的俩摆摊好友,前些日子还激情四射,兴致盎然,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先定个小目标年入百万,这次再见面时俩人却如同霜打的茄子蔫兮兮的。细问得知,他们原以为5元进的货,别人卖10元,自己卖8元,质量一样价格低就一定能卖的更快更多,几天下来,发现和他们想的出入很大,扣过吃喝、交通费等下算下来也没赚什么钱,心情好不郁闷。或许有许多初次经商的朋友看完都会问,这样定价没有问题啊,为啥不赚钱?价格到底定多少才不会亏本?
商业的底层逻辑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定价的,经济学家把他称为定倍率。什么是定倍率呢?简单来说定倍率就是产品的零售价除以成本价得出的数值。比如:零售价100元的红酒,成本价只有20元,100/20=5,那么这款红酒的定倍率就是5。一般来说鞋服行业的定倍率是5-10倍。化妆品行业的定倍率是20-50倍。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定倍率,而决定定倍率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创新和效率。
先说效率(低定倍率):
同样一款商品线下实体店卖100元,先上可能卖60元,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定倍率之刀在各个代理商手中,不仅效率低,价格也居高不下。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厂家与消费者距离实现最短化,大大提升了效率,互联网平台借助效率这把定倍率之刀,砍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定倍率。
第二创新,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开发出别人都没有或者别人都做不出来的东西,那么定倍率就是你说了算,只会高不会低。
定价的第二个概念是毛利率,定倍率是看整个价值环节,而毛利率是看单个公司。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成本0.5元的产品,经过中间商到零售商手里,已经变成5元了。零售商卖6元,零售商觉得自己的利润很少,苦兮兮的。可这件商品的定倍率是多少?用6元/0.5元=12,定倍率是12倍。而零售商的毛利率只有20%。
毛利的计算公式:零售价-成本价=毛利。零售价里要包含人工、场地、宣传、物流等均摊成本。
定价的基本公式:假设最终定价为X,则公式为(X-单件成本)x销售件数>总投入成本。
用星球君的俩摆摊好友为例,每件商品进价5元,200件总计进货成本1000元,定价多少才不会亏本呢?我们假设最终定价为X,2天内卖完200件商品,则计算方法为:(X-5元)*200件>1000元+100元*2天(餐食交通费 )+摊位费50元/天*2天,那么最终定价X>11.5元才能不亏本。
为什么要用毛利,而不是成本价来计算定价呢?
商业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货品能否全部销售?有没有坏损?有无人员成本?有无广告宣传费用?借贷的资金有没有利息?做这个买卖自己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成本?生意可能是朋友、熟人帮忙的,人情要不要还?另外,还有个机会成本呢,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生产行业有句话说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而零售商业中,大门一开,黄金去如水。所以只有用毛利才能计算出不亏本的定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