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参加一个日更打卡计划,每天更新文章,写总结。
这一周主要是在写公司的制度,《两地办公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钉钉使用补充说明》《接待标准化流程》,另外还有一个《保密制度》没有弄好。
我发现这些制度公司其实之前都有,而且都蛮全面的,但是执行的时候问题很多,就是执行人在写制度的时候没有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流程过于繁琐,公司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花在制度上,比如说出差的要写出差总结报告,还要给上级评估,现在的情况根本就做不到。考勤制度要求工厂的要做排班表要发给行政审核,但是实际上这一点也没有做到。公司工厂到底是领导排班还是员工自行排班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再比如人事部门对新员工的手续大家知道制定标准化的流程等等,现实情况中我们的人事行政一体化人手不够根本做不到。
我们总是喜欢拿服务业的流程来说事,但是有几个点足够的人力配置,要有充分的培训时间和监督力量。基本执行的每日复盘的模式劳动者低技术含量长工时的模式,在互联网行业是不通用,互联网行业就是高自由性的行业,给目标让成员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这是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写也成就很多伟大多公司,比如谷歌,比如脸书等等,在中国的阿里、字节跳动等公司也得到了验证。
制定制度的第一原则是服务于业务而不是听命于老板,所以制度和流程一定要业务部门参与,看看是否能够让业务流程跑得更快,让业务效率得到提升这些都是关键指标,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之后制定流程就是为了控制,是为了满足老板的个人需求,我们知道很多老板是不放心的需要什么都在自己的监控下,这样的人力资源最终是做不好的,老板的喜好不代表公司的发展,自己最终也会失去价值,人力资源做的太监化;
制定制度的第二原则考虑公司现阶段的资源配置,包括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的人力配置,中小企业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身兼多职,专业度低,这个时候流程建设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是重点,有些事情整只眼闭只眼是大智慧,就像共产党在抗日时期要跟国民党合作一样,即便这个对手是剿杀自己10年的仇人,很多人理解不了,很多从大公司来的人一开始就制定流程,以流程规范自居,可是执行的时候给员工带来很多困扰,因为监管根本就没人,有问题就发制度就以为解决问题了,然后问题其实还在那个地方;
制定制度的第三个原则是不要滥用制度,要精,要坚持长期主义而不是有问题就制定制度搞的一堆制度,很多事情是文化解决的事情,是沟通解决的,有些制度要长期坚持去做才有成效而不是短期就能看到的甚至短期之内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作为制度的制订者我们清楚我们要去到哪里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所以我认为公司制定10条根本做不到的制度,还不如制定3条能做到的制度,等这3条都能做到了,再增加2条,一步一步的去规范去落实;制度最终要化为无形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团队的价值观和日常规范里面。而且我们见过很多企业没有什么制度也运营的很好,核心的我们相信人相信人性,这一点跟法家的思想相反,严苛的制度是法家思想的产物,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