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这一代人的教育方式的特色,我从小都会听到爸妈这样讲“你不能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你啊?”“你得想想别人会怎么想!”
深信爸妈权威,从没有质疑过这种方式的我遵循此道。不管做什么,都要先考虑别人。去饮水机接一杯水,会去考虑会不会影响别人喝水,水够不够大家喝。排队买单,我也会对身后的人表示抱歉,而不是想到这是收银员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再三考虑,左右衡量。在大学时,身为副部长的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指挥学弟学妹完成任务,只好全包全揽。
如此这般,我把自己搞得很疲累。那时候,我在乎的不是自己的时间,而且别人是否皱了眉。我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精力,而是能否换得别人一分笑脸。我总是这般思虑,那般揣摩,把自己的成长与别人的看法划等号。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心怀善意,客观公正,我就在这种善意恶意、客观主观的“别人”的湍流里摇摇欲坠,几欲翻船。
直到有一次,同事看到我购物回来反而闷闷不乐,开口问我,才知道收银员磨蹭地结账,我跟身后排队的人表示歉意却遭受两头白眼。同事大手一挥:“你就是个包子!要是我,我会安安稳稳地排着我的队,理直气壮地要求收银员认真对待我这个顾客,因为这是我的权利!”
我张口欲辩,却哑口无言。心里浮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权利”、“我的”、“理直气壮”,原来这些听起来并不陌生的词汇,已经许久不曾出现在我的人生里。它们已经和我当年割让出去的玩具、表达自我的底气一同埋藏在人生的尘埃底下,锈蚀多年。
曾经,我羡慕朋友,能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不认同。曾经,我羡慕姐妹,可以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坦然自若地同他人相处。曾经,我也羡慕同学,能够将任务分配到人,不用事必躬亲。想起曾经,已委屈自己多年。
有位朋友给过我直白的意见:“你不能让不必在乎的人影响到你自己的人生。不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只需要做你应该做的,说你应该说的,否则,你迟早会累瘫在全世界的目光里。”
是啊,我为什么把我自己的人生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上呢。我的人生,后果还是要我自己承担啊!
于是,我学会了“忽视”。忽视别人探询的目光,定好了目标,找到了途径,就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忽视别人嚼碎的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完整的诉求。忽视别人指手画脚的强加的经验,实践出真知。忽视别人或嘲讽或鄙视或不怀好意的目光,既然我的人生我自己承担,我就应该自己做决定,遵从内心去执行,这样才不会懊悔。
一路走来,一路“忽视”,我发现我收到的质疑不增反减,当然,这已经不再是我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我已经学会了“忽视”别人,“珍视”自己,我能更自如地掌控任务,更合理地分配资源。我突然发现,“忽视”令我如释重负,卸下重担。
学会“忽视”,调整自己排位,才能给自己一个不会后悔的交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