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我们从小就听老师在耳边不停地念叨。
那时候我还真以为只要努力就行,直到后来现实给我上了一课。
那时候爱迪生在我心中就是天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与发明家,直到后来我多读了几本书,我才知道,我被骗了。
那么,爱迪生到底牛不牛,真实的爱迪生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电力之战》。
19世纪80年代,工程师乔治威斯汀豪斯因发明空气煞车系统而致富,他认为天然气是工业的未来,而当时贫穷的发明家爱迪生却苦心研发出了更好的选择——电力,一场决定未来的竞争由此展开。
爱迪生面见总统,并成功说服他,爱迪生开始在城市里布局他的直流电力系统,乔治发现爱迪生的直流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电压太低因此传输距离过短,他开始着手研发交流电。
与此同时,特斯拉进入到爱迪生的公司,他向爱迪生建议使用交流电,爱迪生拒绝了他。
乔治对于交流电的研究颇有见效,在1896年的交流电展示活动上,成功将电流传送到了1里以外,气急败坏的爱迪生将之告上法院,认为那是剽窃了自己的成果,结果法院维持了乔治的专利。
特斯拉再次向爱迪生说明直流电的不可行,爱迪生认为交流电不安全,且没有如此强劲的马达可以支撑。特斯拉要求爱迪生履行当初的承诺付给自己5万美金,爱迪生说那只不过是句玩笑话,心灰意冷的特斯拉离开了爱迪生电气公司。
爱迪生与乔治在美国各大城市攻城略地,争夺属于自己的市场。由于交流电更加便宜,乔治占据上风。
为了与交流电对抗,爱迪生电死了一匹马,并向州政府号称“人道”的电刑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证明交流电的危害性。此时,特斯拉研究出了能够完美支持交流电的多相系统,乔治发现了他并把它纳入旗下。
1892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交流电夺标成功。在40万人的目光注视之下,特斯拉用灯光点亮了整个会场,向世界展示了他的交流电,而这,也宣告着在这场电力之战中爱迪生的失败。影片的最后,爱迪生放弃了电力的争夺,开始投身于电影行业。
剧情说完,接下来聊一聊这部电影究竟怎么样?
影片评分不高,在豆瓣刚过及格线,6.6分。但是可看性还是有,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当纪录片观看。因为本片相对而言比较真实,虽然爱迪生是主角,但影片并没有去过度美化他,而是一切都尽量按照史实进行还原。
影片的运镜也比较“花里胡哨”,对于长镜头与摇镜头的使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剪辑十分流畅,干净利落,张弛有度,使人看之很是舒适。
影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情节的支离破碎,由于时间跨度过大,无法抓住某一具体情节进行细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剧情过于流水账,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
另外,本片也缺乏高光点,我本以为高潮会出现在芝加哥世博会上,但是导演却并没有把握好,在电灯亮起的那一刻使用了具有个人风格的分屏模式,这样大大削弱了震撼力度,并且时长太短,也许使用蒙太奇的方式表现会不会更好一些?
而特斯拉的角色安排也不甚合理,他的戏份确实有些少,成了一个“打酱油”角色,弄了个不尴不尬的地位。最后导演考虑到影片的主角是爱迪生,为了给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挽尊,加入了一些他对于电影事业方面的贡献,显得多少有些生硬。既然爱迪生是失败者,那为何要以他作为主角来叙事?以一个成功者的视角来讲述,岂不是更加震撼。
应该说,爱迪生更像是一个商人,他善于包装自己,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明星。他为了商业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灯泡的创意也是剽窃而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么多次的试错精神。
相对于而言,我们更应该记住特斯拉。是他让电流传送得更远,是他点亮了我们这个星球,也是他的发明奠定了现代电力的基础。
他为了科学事业一生未娶,他拥有700多项发明,被称为最接近神的人,最终却死于贫穷。
他本可以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撕毁了专利证书,把交流电交给人们免费使用。
他还发明了无线电,雷达,X光,他在实验室制造出了球状闪电,他制造的振荡器差点把纽约夷为平地,他让电能以无线的形式进行传输……
我想,如果他活在现代,如果他有足够的资金,人类的电流传送是不是早就脱离了电线。
江湖上传言特斯拉说过这样一句话,“关于电,我知道的比上帝还多”。
这句话的真假无从考证,但是,他绝对是这个世界上,关于电,知道的最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