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
很多时候自己是会犯这样的毛病,前天学的很多,朋友圈里得瑟一遍,过几天学的不好还硬着头皮做出个没破绽的样子来,实事求是,人都有需要休息的时候,一张一弛才能更好的前进。而不是一直绷着弦,更不是装模作样的努力。这样坑不了任何人除了自己。
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害怕别人讥笑即是软弱的开始,遁世无闷,其实很像我说的无视则刚。你不在意了也就不会怕人讥笑、怕人说是非,只管前进就好了。
曰:“人若著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对啊,找到了有价值的事情就去做好了,管别人说什么,自己在日有所进就好了。这是两个评价体系,一个以外部评价为标准,一个是以内在评价为标准。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是友感悔,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尝责辨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整天苛责别人的人其实自己欠缺很多,想起我的爸爸从来不会说别人的不好。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这段对读书的理解有三层意思:记得、晓得、明的自家本体。第一层记得,我想其中包括死记硬背也包括像黄蓉一样的过目不忘的记得。这其实都是表面化的东西。
第二层晓得,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记得,就算记不得也明白了其中道理。我深有感触,以前对于诗词就是死记硬背,但是像去年,自己处于低谷、自然能理解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当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都不需要记就深深印在了心里,因为这就是说的我自己。
第三层王阳明的明的自家本体,大概也是说把书本和自己人生经历、感悟,这个无善无恶的本体结合起来吧,我其实不太确定第三层什么意思。
问:“叔孙、武叔毁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著。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毁誉在外,贵在自修,磊磊落落,浩然之气。一辈子睡的着觉是一种幸福,不要做亏心之事。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自己打坐,如果内心是因为厌恶外部环境而独自打坐,那只不过是逃避。如果外物根本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只是喜欢静处涵养。才是有利的。
王汝中、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
我看到了六祖坛经里惠能的影子,惠能说长期静坐,不睡觉来修禅就是有病。这时候肯定很热,学生非不用扇子,大汗淋漓来学习表明自己的刻苦用功,做这表面功夫有什么用?这是天将降大任的苦其心志吗?不是,是做样子。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字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伊川应该是程朱理学那一派,是啊,从小教育尊敬师长,要严肃,要畏惧、其实真正的尊敬老师不是课堂上装起来的尊重,而是内心深处的感恩,逢年过节的问候,有能力了给买个小礼物,没能力的时候多多问候。这是真正的尊敬师长。
我很明显学的是程朱理学里的形式派,我从小很听老师话,装出好学生懂礼貌,其实一毕业前两年还行,过后总是排斥见老师。
有亲和力的老师是最好的,而不是一直威严的,我反正是很想逃离威严的老师,哪怕他教了我很多知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一段很出名的,人观察这个世界全是主观的,就如同蝴蝶眼里的人也不是我们镜子里的模样,是很诡异的,我是跟女儿去昆虫博物馆才知道、昆虫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其实很像我们描述的鬼,
网友评论